一山難容二虎,穀歌以坐火箭的速度成長起來讓很多IT公司嫉妒得咬牙切齒,更何況論資曆,穀歌還是個黃毛丫頭,但是卻處處比微軟、雅虎等老資格的公司來得闊氣。怎麼辦?涼拌——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比如微軟,是以操作係統為核心業務的公司,跟做搜索引擎的穀歌本來應該是井水不犯河水,大家有空坐下來,喝喝咖啡,談談戰略聯盟,才算和諧,但是好像在一夜之間,微軟和穀歌就成了一個山頭上的兩隻老虎,而且還都是公的。

我們看看這兩隻公老虎之間有多麼勢不兩立——

操作係統:微軟的Windows占絕對的統治地位,現在穀歌開發Chrome OS操作係統來搶地盤了。

搜索引擎:穀歌是老大,但是現在微軟的Bing上線了。

電子郵件:Gmail和Hotmail誰也不示弱。

文件處理係統:微軟的Office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現在穀歌的在線Docs風頭正旺。

瀏覽器:微軟的IE是傳統的老大,現在穀歌的Chrome也來頭不小。

即時通訊工具:微軟有MSN,穀歌有Google Talk。

社交網站:穀歌的Youtube無須二話,而且還有新推出的Buzz;微軟有Windows Live,而且還花了2.4億美元入股Facebook。

手機操作係統:穀歌有Android,微軟有Windows Mobile,雖然都是後起之秀,但是誰也不甘落後。

網絡廣告平台:穀歌有AdWords和AdSense,微軟也有Microsoft Media Network。

……

我們不知道這個列表還有多長,但是微軟和穀歌之間儼然有當年美蘇爭霸搞軍備競賽的遺風。而問題的關鍵,就是穀歌一夜之間強大了,實實在在地威脅到微軟的核心利益。

我們每個人的電腦中幾乎都有微軟的兩個產品:一個是Windows操作係統,另一個是Office係列辦公文件。長期以來,微軟就是靠這兩個能夠壟斷市場的產品,在IT業界做了好多年的大哥。

美國政府和歐盟都因為微軟的壟斷問題而與之對簿公堂,但是都沒有在根本上改變這個局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在前文說過的“網絡效應”。因為太多人在用這兩個產品,如果你特立獨行,改用其他產品,那也就脫離了這個用戶網。如果你的新產品無法與Windows和Office兼容,再好的替代產品也是毫無價值的。所以美國的司法部是不可能把微軟拆分成若幹家平行的公司的,讓每個公司去開發一套操作係統或者辦公軟件,即便開發出了新的操作係統或者辦公軟件,已有的用戶用Windows和Office都用習慣了,也未必願意使用新產品,因此,再好用的新的替代產品也未必能賣出去。正是仰仗著用戶對自己的產品產生了依賴感,微軟才會有底氣麵對這些官司,與美國政府和歐盟對抗。

到最後,美國司法部做到的也隻是讓微軟公布Windows的部分源代碼,使競爭者也能在Windows上編寫應用程序,也就是開放。盡管微軟因為這場官司在美國耗費了18億美元,但是他心裏還是偷著樂。因為技術還操控在自己手裏,雖說答應和第三方共享代碼,但是公布多少、如何公布、何時公布都具有可操作性。微軟的壟斷地位還是未能動搖。

但是微軟還沒樂上三天,就發現穀歌跟幽靈一樣,已經開始在自己的身邊徘徊了。2006年,穀歌正式推出穀歌文檔(Docs),這個Docs說白了就是Office軟件的網絡版。和微軟Office的唯一區別在於微軟Office的用戶需要購買軟件,安裝之後才能使用;而穀歌的Docs直接在互聯網上就能使用。

明眼人會發現,穀歌Docs直接繞過了微軟Office的技術壁壘,在一個完全開放的平台上供用戶使用,完全免費,而且多個用戶又可以同時在互聯網上對同一個文檔進行協同操作,功能還比微軟Office多。要知道正版的微軟Office軟件在美國要賣好幾百美元,而且老美們又無法免費下載,更不敢買盜版,所以當免費的穀歌Docs一出來,用戶就跟鴨子一樣成群結隊地跑過去了。有個成語怎麼說來著?對,趨之若鶩!短短幾年時間,穀歌Docs的用戶就達到了2500萬。

微軟這時才恍然大悟,穀歌成天在喊的互聯網開放,原來竟是這個意思!不光如此,2009年7月,穀歌高調推出Chrome OS操作係統。這個ChromeOS操作係統通俗地講就是要做成微軟Windows的在線版,也要跟Docs一樣完全消除微軟Windows的技術壁壘,做到完全開放、共享。有媒體評論說穀歌的Chrome OS相當於在微軟的後院扔下一顆原子彈。穀歌的Chrome OS操作係統推出時間較短,市場反饋有限,操作係統市場會怎樣變化,我們還需要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