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穀歌一樣,百度的崛起也就是一炷香的時間。穀歌原以為自己可以傲視全球,忽然發現中國出了個叫百度的家夥已經不聲不響地占了一個山頭,而且是有幾億用戶的大山頭。這個時候,百度和穀歌的江湖恩怨就出現了。
恩怨的第一層是在產品上。很多用戶發現穀歌和百度的產品類型幾乎一模一樣,穀歌有的百度一個也不少,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對比。
穀歌有桌麵搜索工具,百度有硬盤搜索工具,兩者都可以用來搜索用戶電腦中的文件;
穀歌有穀歌工具欄,百度有百度工具欄,均可將各自的搜索窗口植入到網絡瀏覽器中;
穀歌有新聞快訊訂閱,百度有郵件新聞訂閱,用戶隻要在穀歌或者百度上注冊並選擇關鍵詞,跟這個關鍵詞相關的新聞就會在第一時間發送到用戶的郵箱中;
穀歌有地圖,百度也有地圖,除了穀歌有衛星地圖,其他功能幾乎一模一樣,比如均提供路線查詢功能;
穀歌有穀歌公益(Google。org),百度也有百度公益;
穀歌有穀歌政府網站搜索,百度也同樣有政府網站搜索;
穀歌有即時聊天工具GTalk,百度有百度Hi;
穀歌的搜索有網頁搜索、新聞搜索、圖片搜索、視頻搜索……對不起,百度也有網頁搜索、新聞搜索、圖片搜索、視頻搜索……;
穀歌有博客(Blogger網站),百度也有博客——百度空間;
穀歌有在線翻譯,百度有百度詞典;
穀歌有穀歌論壇,百度有百度貼吧;
穀歌有“問答”,百度有“知道”;
穀歌有穀歌分析,可以對網站流量和搜索進行一些數據監測,百度也有同樣功能的百度統計;
……
這個單子有點長,我們就此打住。總之,穀歌和百度的產品長得實在太像了,甚至連搜索界麵也幾乎完全一樣——都是簡潔明了的風格,搜索框在主頁中央。而百度的兩大廣告產品——百度推廣服務與百度廣告聯盟,也基本上是和穀歌的AdWords與AdSense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因此穀歌一直覺得百度是在抄襲自己,尤其在“你抄我抄大家抄”的中國互聯網市場,穀歌斷定百度這一路走來肯定也免不了“我抄我抄我抄抄抄”!
麵對穀歌指責百度涉嫌抄襲自己的產品,百度沒有正麵回應,但是也沒有示弱,而是有針對性地回擊。百度CEO李彥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早在1996年的時候,自己就在美國發明了“超鏈分析”,而當時的穀歌還不是主流的搜索引擎網站,但是現在穀歌用的就是這個技術。李彥宏的言外之意就是說穀歌最核心的搜索引擎技術就是剽竊了他的發明,他做搜索引擎的時候穀歌還穿開襠褲呢,百度抄穀歌更是無從談起。
那麼這個“超鏈分析”是什麼呢?這要從李彥宏的大學說起。李彥宏在大學裏學的是信息管理專業,學過論文索引的課。按照李彥宏自己的說法,後來在美國做搜索引擎,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這個論文索引課的啟發。他想,一篇論文怎麼樣算好,判斷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有多少人引用它,被引用的次數越多,說明這篇論文的質量越高。同樣,一個網頁如果質量很高,那麼肯定會被很多人鏈接。同時,別人網站鏈接你的時候,還會有幾個字。比如我要鏈接徐靜蕾的博客,我就會在我自己的網站上打上“徐靜蕾”或者“徐靜蕾的博客”這幾個字,然後通過這幾個字鏈接到她的博客上。這幾個字就是對網站的描述。在這個例子中,網站的描述和網站鏈接的關聯度非常高,就是徐靜蕾的博客被有效地引用了一次,這樣,徐靜蕾博客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名會有所提高。總之,基於這麼一個想法和體係,李彥宏發明了“超鏈分析”對網頁進行排名。當時李彥宏還在道瓊斯公司工作,所以由公司出麵在1997年2月申請了“一種超文本的相關性排序方法和係統”專利,實際上就是“超鏈分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