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兩國便商定各退一步,從鴨渡嶺至海島都城之後的山脈之間,綿延百餘裏,大梵借海琪國借路,東西向分各取一半,且巧中間有一條河流貫通,便以此河為界了。
逼得大梵讓步之後,琪琮卻並未著急在邊境駐防,反而從三方麵著手開始實施自己的“挺-進臥龍山”計劃:一則督促後方的糧草兵甲供應;二則派出親信前往大梵都城,厚金重禮收買奸佞之臣,朝堂內外散布木曦有“反意”的謠言,離間他君臣二人;三則整頓軍務再度掛帥,準備直搗大周而去。
這日出征,琪琮坐於馬上,旌旗獵獵,一身白色甲胄更顯其英姿勃發,三通鼓響之後,琪琮長劍一揮,便帶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出發了。
這一路琪琮心情都很好,甚至沒有時間思考行軍戰略,整個腦海中都在規劃著他與木垚垚日後相處的情景。
卻說大周自周國主歿了之後,嫡係一脈已無所傳,整日蕭牆之爭不斷,哪堪抵禦外敵!雖然琪琮並沒有特別周密的戰略計劃,一路攻伐,琪琮初戰再告捷!彼時木曦倒也未有立時回朝複命,而是撤軍至海島都城,安心於邊境駐防整肅海島,以防琪琮貪心不足再度來攻!
“王上,大周自周國主歿了之後,整日忙於內鬥國力衰微,縱然是戈壁小國,然毗鄰我大梵,豈不聞唇亡齒寒的道理嗎?綿羊求救若任其滅亡,他日一旦猛虎在側,到時如何自安?”聽聞琪琮帶軍攻伐大周,大梵丞相於朝堂之上率先諫言,極力反對大梵在這件事上無所作為的壁上觀態度。
丞相言畢,一名喚做周世通的官員上前一步諫言:“王上,臣覺得丞相所言有理!木曦將軍既已得勝,琪國轉攻大周既不見其有所作為,亦不見其凱旋而歸,卻是何故?”
收了琪國的金銀,自然多少得幫琪國一點小忙了。
“周世通,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聽出弦外之音,木老將軍立時便不高興了,他木家世代忠良,竟然被人這樣潑髒水,那如何肯依!心裏亦不禁後怕,今日若不是自己還站在這裏,曦兒當何以自存?
“老將軍切莫生氣!我也不過是憂心過度罷了,木曦將軍何許人也,定然已是有了克敵的計謀了!”這喚作周世通的臣子最是圓滑世故,當然不會與血氣旺盛的武將當麵計較了。
“好了好了,都不要再爭了,雖說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先祖們開疆拓土何其之難,現在有了機會,怎可讓那琪琮小兒獨吞了去!寡人即修書給木曦元帥,讓他與大周前後夾擊,這回定讓那貪心的琪琮有來無回!哈哈哈哈哈哈!”這是許久以來,梵國主笑得最開懷的一次了。
“是了是了,如此一來,天下過半疆土便可歸我大梵囊中,假以時日,拿下琪國也不是問題,一統修武大陸,王上您必是千百年來的第一人!”這周世通又不失時機,立時出列將國主讚美了一番。
臣子們有些是讚同,有些是迫於丞相與木老將軍的壓力不敢出聲,最後梵國主果真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往木曦處,要求他配合大周夾擊琪國,力求拿下整個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