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互聯網進化論(4)(1 / 3)

當然,工業社會為了讓消費者滿意,也想出了很多辦法。比如通過廣告、電視這樣的現代傳播媒體,往消費者腦子當中輸入一些概念:你就是上火了,你就是怕上火,你就得喝王某吉、加某寶!漸漸地,你真會覺得自己怕上火,得喝它。其實,這是一個傳播的結果。

漸漸地,大眾都覺得,擁有了三克拉的某品牌的鑽石,才叫擁有愛情。實際上,我們是接受了傳媒的一些暗示甚至是催眠,把我們內心裏麵的個性化需求固化到一些工業社會可以辦得到的產品上麵。這就是過去100年裏我們這代人形成的觀念和行為習慣。

但是,工業社會終於走到了它的暮年。我們都知道互聯網在一點一點、一根骨頭一根骨頭地把工業社會拆掉,在往前走。往前走的方式,就是用互聯網將特有的信息飛速地匹配起來,讓人和人、人和信息、信息和信息飛速地匹配起來。

3D打印的本質:數據驅動的製造

在過去十幾年中,人和人的交流變得更加順利了,因為我們有QQ、微信等;人和信息的交流也更加順利了,因為我們有百度;信息和信息、人和貨物之間,也更容易配對了,因為我們有阿裏巴巴、淘寶。這些互聯網巨頭在虛擬空間裏將非實體經濟這部分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但是,還有一個鴻溝跨越不過去,就是物質生產怎麼辦?我們在外麵跟大家講互聯網概念的時候,經常就會有人提這樣的問題:“你們老吹噓互聯網,搞來搞去不就是訂個票、泡個妞嗎?生產大機器、造房子才叫創造財富,因為它看得見、摸得著,我心裏踏實。這些東西怎麼互聯網化?比如造一座橋,怎麼互聯網化?”

這就是3D打印的意義所在了。我們繞這麼大一個圈子,就是要說回到3D打印上來。

3D打印是什麼?是通過互聯網和一係列現代化的材料技術、製造技術,構建出來的人類的最後一道跨越天塹的橋梁,是把人、信息、財富和實體世界的物質聯係起來的方式。

3D打印和普通製造根本的區別在哪兒?我們前麵講到的,節省材料,可以做出更複雜的形狀,這都不是根本,根本在於它是數據驅動的。

數據驅動和實體物之間的區別在哪兒?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我要出版一本書,拿到印刷廠要先製版。在工業社會裏,出版社出任何一本書都要計算成本,要考慮盈虧平衡點,即賣掉多少冊才能掙錢。因為製版是要花錢的,這個成本要平攤到每一本書上,所以印刷機一開就是3000冊以上,印數越多,就意味著成本越低。

但是在辦公室裏用打印機就不一樣,每一頁紙的成本都一樣。學校的打印店都是按紙張數量來給你算錢的,從來沒人說,你必須印3000份,我才能給你便宜點。

這就是3D打印和傳統製造的核心區別,3D打印是數據驅動的製造。

這種製造方式帶來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是生產資料變得不重要了。在馬克思整個的理論框架裏,生產資料所有製決定了社會形態。生產資料怎麼配給,生產力什麼水平,決定了有什麼樣的社會形態。可是,在3D打印的前景照耀下,生產資料變得不重要了。

比如你有一台3D打印機,我就沒必要也買一台了,我可以遠程租借。我在北京,要給紐約的一個朋友送一份生日禮物。我親手做了一個數據模型,通過互聯網遠程指揮一個紐約朋友的3D打印機把它打印出來,然後通過快遞公司遞到他的府上,不就結束了嗎?生產資料對我來講,隻是臨時租用幾分鍾或者幾個小時的一個租借品。

從整個人類的生產鏈條上來看,一個租借品和一個必須擁有才能生產的物品,那重要性可就差遠了,它是不能夠扼住整個財富生產的咽喉的。所以你看,生產資料的重要性變弱了。

人的作用被釋放了出來

3D打印的第二個結果,就是人的作用一下子被釋放了出來。

我說過多次的羅永浩和他的錘子手機的案例。羅永浩現在就生活在一個3D打印時代還沒有到來的工業社會,雖然這款手機的設計、概念都做得非常好,當然,羅永浩本身就是個營銷大師。他最後折在哪兒?他之所以供貨量不足,遭到很多人的圍攻,不就是因為沒法量產嗎?沒法量產的原因是什麼?工業社會拖住了他的後腿。如果他的訂貨量不夠大,對不起,廠家就不會給他上生產蘋果的流水線,工人的素質可能也不是很好,因為你的訂貨量小,廠家沒有效益嘛。

所以雖然他也找到了富士康進行代工,但是最後,產品合格率不高、殘次品過多等問題都扼住了他的咽喉。這就是工業社會追逐規模化和個性化需求、創意化營銷之間的一次激烈衝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