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看得見的錯誤方法外,我們人類還發明了無數種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將這些方式稱為心理防禦機製。太痛苦的時候,這些防禦機製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禦機製對事實扭曲得太厲害,它會帶出更多的心理問題,譬如強迫症、社交焦慮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達健康的方法隻有一個——直麵痛苦。直麵痛苦的人會從痛苦中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它們最終會變成當事人的生命財富。
切記:
陰影和光明一樣,都是人生的財富。
一個最重要的心理規律是,無論多麼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隻能去勇敢地麵對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後和它達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暫時缺乏力量,你可以尋找幫助,尋找親友的幫助,或尋找專業的幫助,讓你信任的人陪著你一起去麵對這些痛苦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曾是最孤獨的人,但當他麵對這個事實並化解後,他成了真正的人際關係大師;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有一個暴虐而酗酒的繼父和一個糟糕的母親,但當他挑戰這個事實最終從心中原諒了父母後,他成了治療這方麵問題的專家;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曾是嚴重的神經症患者,但他通過挑戰這個事實最終發明出了森田療法……他們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實最後都變成了他們最重要的財富。你,一樣也可以做到。
行動的寓言:螃蟹、貓頭鷹和蝙蝠
螃蟹、貓頭鷹和蝙蝠去上惡習改正班。數年過後,它們都順利畢業並獲得了博士學位。不過,螃蟹仍橫行,貓頭鷹仍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蝙蝠仍倒懸。
心理點評:
這是黃永玉大師講的一個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簡單:行動比知識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這個寓言也發人深省。
心理學的知識堪稱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學知識也不能自動幫助一個人變得更健康。其實,我知道的一些學過多年心理學的人士,他們學心理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療自己,但學了這麼多年以後,他們的問題依舊存在。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身體力行,那樣知識就隻是遙遠的知識,知識並沒有化成他們自己的生命體驗。
我有一個喜歡心理學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學人士認為不敏感,不適合學心理學。但事實證明,這種揣測並不正確。他是不夠敏感,但他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知道一個好知識,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執行。這樣一來,那些遙遠的知識就變成了真切的生命體驗,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幫助自己,並幫助很多人。
如果說,高敏感度是一種天才素質,那麼高行動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質。
這個寓言還可以引申出另一種含義: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療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遠在你自己的身上,神秘的知識、玄妙的潛能開發、炫目的成功學等,都遠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們習慣去外麵尋找答案,去別人那裏尋找力量,結果忘記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切記:
別人的知識不能自動地拯救你。
如果一些連珠的妙語打動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條啟發了你,那麼,這些別人的文字和經驗都隻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你要把你以為好的知識真正運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的這句話,我一直認為是最重要的:
你必須自己開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積極的愛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義,那麼對你來說,生存就將依然是沒有意義的。
放棄的寓言:蜜蜂與鮮花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拚命吮吸,因為它以前從這朵花上吮吸過甜蜜。但是,現在在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蜜蜂知道這一點,因為毒汁苦澀,與以前的味道有天壤之別。於是,蜜蜂氣憤不過,它每吸一口就抬起頭來向整個世界抱怨,為什麼味道變了?!
終於有一天,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蜜蜂振動翅膀,飛高了一點。這時,它發現,枯萎的玫瑰花周圍,處處是鮮花。
心理點評:
這是關於愛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輕的語文老師的真實感悟。
有一段時間,她失戀了,很痛苦,一直想約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學知識能給她一些幫助。我們一直約時間,但快兩個月過去了,兩人的時間總不能碰巧湊在一起。
最後一次約她,她說:“謝謝!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來,她剛從九寨溝回來。失戀的痛苦仍在糾纏她,讓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溝的美麗。不經意的時候,她留意到一隻小蜜蜂正在一朵鮮花上采蜜。那一刹那,她腦子裏電閃雷鳴般地出現了一句話:“枯萎的鮮花上,蜜蜂隻能吮吸到毒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