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龍淵(上)(3 / 3)

\t“我乃清白之身,看在你們保家衛國又不怕死的份上,就饒你們一命。”聶無虛拔出長劍,隨手一扔,長劍沒柄而入,插入了村頭的那株古樹上。隨後,聶無虛頭也不回的走了,他的身形就那樣淹沒在了夜色之中。

\t在聶無虛走後,受了重傷的領頭的士兵憤怒不已,一腳踹翻了給聶無虛提供消息的那個士兵。

\t“孬種,軟蛋,別說你是我手下的兵,我沒你這個兄弟。”領頭的士兵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氣哼哼的走了。

\t......

\t龍淵河,浪花翻湧,波瀾壯闊,綿延數千裏,河麵寬廣,足有數百丈。遠遠望去,龍淵河就像是蜿蜒在大地上的一條巨龍。

\t更有傳聞,八千年前,水楚國境內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旱情,整整三年,不曾下過一滴雨。水楚國大地皴裂,莊稼枯死,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災民易子而食。

\t百姓流離失所,天下禍亂叢生,水楚國狼煙四起,江山社稷傾覆於旦夕之間。

\t在國家存亡之際,社稷傾覆之秋,水楚國國君沐浴齋戒九日,日日焚香祭天,隨後將水楚國的傳世鎮國寶劍—龍淵劍投入此河。

\t龍淵劍投入此河以後,一條巨龍從河流中衝天而起,巨龍在空中飛舞盤旋,所過之處,風起雲湧,電閃雷鳴,烏雲密布,大雨傾盆,雨水連綿不絕,持續了足足九天時間,水楚國的災情得以化解。

\t在此之後,水楚國風調雨順,民心思定,百姓安居樂業,社稷穩定,江山永固。這便是龍淵河名字的由來。

\t災情化解十年之後,國庫充盈,百姓富足,水楚國國君在龍淵河畔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城池—龍淵城,又過五年,水楚國遷都於此。

\t至此,水楚國日益強盛,足足持續了五千年,水楚國的國力到達頂峰。四夷拱服,百國朝貢。

\t兩千年前,水楚國內部發生了動亂,老國君百年之後,君王的子嗣為奪國君大位,禍起蕭牆,龍淵城血流成河。在那次動亂之後,龍淵城繁華不再,新繼位的國君又一次遷都,將都城遷到了現在的江州城。

\t月明星稀,龍淵河上波光粼粼,無數的貨船在河上往來穿梭,水楚國有三成左右的物資都通過這條龍淵河運輸。

\t“前麵的就是龍淵城麼?”在一艘巨大的貨輪上,一個身穿夥計服裝,頭竹篾鬥笠的少年盤坐在船頭。

\t這個少年眉清目秀,劍眉星目,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笑起來讓人如沐春風,給人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

\t這個少年,正是聶無虛。自那日離開下河村後,聶無虛一路打探消息,追查上河村事情的經過,曆時兩月有餘,終於來到了龍淵城。

\t龍淵城就如同一小塊陸地一般映入聶無虛的眼簾,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城池,聶無虛有些心潮澎湃。

\t曆時兩個多月,一路輾轉,風餐露宿,終於到達龍淵城了。龍淵城,是水楚國的故都,也是水楚國南部最大的城池。

\t綿延數千裏的龍淵河在水楚國的中南部饒了一個彎,整條河流呈“幾”字形,而龍淵城就建立在龍淵河拐彎的地方。

\t龍淵城東、南、西三麵環水,隻有北麵是陸地,此地易守難攻,是水楚國的戰略要地。

\t龍淵城是一個四戰之地,地理位置大致在水楚國的中心,扼守天下要衝。隻是二百年前,經曆過一場動亂之後,龍淵城有些衰落了,新即位的國君遷都到了更北方的江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