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友善,指的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要與人為善,善待他人、善待社會、善待自然。中國人自古信奉“行善積德”、“仁者愛人”,事實也一再證明,一句溫馨的問候、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小小的援手,世界就會充滿愛。倘若相反,動不動就因為一點小事而大打出手,甚至不惜製造驚天大案,就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恐慌,導致人心惶惶、不得安生。必須承認,由於我國經濟結構和各項製度尚在調整和完善之中,以及個體之間天賦、能力、受教育程度等方麵存在差別,客觀上會造成社會群體分化,但我們更多地要樹立友善價值觀,用陽光心態來看待這種差距,從積極的角度肯定他人、尊重他人,絕不能一味地仇官仇富,看什麼都不順眼。友善和個人的修養是密不可分的。友善的動力來自於內心有愛,隻有內心有愛,才會真誠助人、樂於助人;隻有宅心仁厚,才會關愛他人、尊重他人。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近年來,在過度追求GDP增長的背景下,一些地方逐漸淡忘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古訓,無節製的開采、瘋狂的掠奪,造成水土流失、環境汙染,霧霾、沙塵暴肆虐。因此,做一個友善的人,還要更加自覺地關愛自然,就像愛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地震時的生命之歌
一支小小的蠟燭,它的光照耀得多麼遠!一件善事也正像這支蠟燭一樣,在這罪惡的世界上發出廣大的光輝。
——[英國]莎士比亞
林浩是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汶川地震發生時,林浩和同學們被掉落的石板掩埋,動彈不得。沉重的瓦礫壓在身上,周身是無邊的黑暗,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同學們慌亂起來,有的甚至驚恐地哭喊。石板後麵傳來一個女同學的哭聲。林浩告訴大家,別哭了,我們一起唱歌吧。一人起頭,全體應和,歌聲一曲接一曲在廢墟下響起,驅攆著恐懼和疼痛。回憶那天的情景,小林浩若無其事地說:“當我們唱完最後一首《大中國》後,女同學就不哭了。”
僅有9歲半的小林浩,展現出他那個年齡少有的成熟與堅強。兩個小時後,小林浩開始試探著挪動身子向外爬。幾經努力,身材瘦小的他終於爬出了廢墟。然而,逃出來的他並沒有跑開,而是咬緊牙關,用弱小的肩膀將兩個已經昏迷的夥伴背出了廢墟。“我把她背出去後交給校長,校長又把她交給她媽媽背走了。後來我又爬回去,把另外一個男同學背出來交給了校長,他也被父母背走了。”因為救同學,林浩頭部多處被砸破,左手臂也嚴重拉傷。記者采訪他時,他平靜地說:“我背得動他們,我開始爬出來的時候,身上沒有傷,後來爬進去背他們的時候才受傷的。”
人們後來得知,林浩所在班級有31名學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這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來的兩個同學。在被問到為什麼要這麼做時,小林浩不假思索地說:“我是班長。”小小的孩子已早早懂得責任的分量。
在生命處於危難關頭,林浩先人後己、幫助他人的精神,不正是中華民族守望相助、團結友善的傳統美德麼?
開國將軍夫人的守護
一個溫存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話語,能使人忍受生活給他的許多磨難。
——[俄國]高爾基
龔全珍是已故老紅軍、開國將軍、原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動請辭解甲歸田,返回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鎮沿背村做起了農民。甘將軍逝世後,龔全珍用實際行動延續將軍的夢想。幾十年如一日,她兢兢業業地履行職責,嘔心瀝血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