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豔兵麵對窮凶極惡的歹徒,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擋住砍向群眾的菜刀,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奪刀少年”交出了優異的道德答卷,激發了人們內心的善念。

草根慈善家

愛與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幸福與真理。

——[法國]羅曼·羅蘭

阿裏木江·哈力克生活並不富裕,靠賣羊肉串謀生,卻因為急公好義、樂善好施,被新疆人民親切地稱為“好巴郎”,被貴州人民譽為“草根慈善家”。

1992年,阿裏木江·哈力克退伍,在當地供銷社工作。供銷社破產後,他走南闖北以賣烤羊肉串謀生。2001年,他到貴州省畢節市落腳,生意越來越好,賺的錢多了起來。

然而,阿裏木江依然很窮。錢哪裏去了?捐給貧困孩子了!2002年4月,他把500元錢交到了畢節師專貧困生趙敏手中。2003年12月,他看到患腎病的男孩周勇,因為家庭困難交不起醫療費,立刻向記者朋友求助,又組織捐款。後來有兩家醫院被他感動,免費給周勇治病。2007年11月,得知大方縣聚河小學學生缺書包,學校很長時間沒舉行升旗儀式,他就買了181個新書包和一麵五星紅旗,借了一匹馬,翻山越嶺兩個多小時,送到學校。聽說一小學41名學生交不起學雜費,馬上冒雨送去5000元;從新聞中偶然看到一名在校大學生在井下挖煤,就每月給他100元生活費……在畢節,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到處都有阿裏木江捐助的貧困學生。他還在貴州畢節學院和貴州大學設立“阿裏木江助學金”。至今,資助過多少學生,他記不太清了:“直接資助的有100多個。有多餘的錢就去資助,加上送學習用品,也該有好幾百個學生了。”

汶川大地震、貴州雪災後,阿裏木江踴躍捐款。玉樹地震發生後,他索性背上鍋碗瓢盆趕赴青海,從西寧采購了幾千塊錢的牛羊肉和蔬菜,不顧高原反應,拿著身份證和退伍證,成了二炮部隊救災前線一名編外戰士,奮戰了10餘天。當地群眾和部隊官兵對這個維吾爾族兄弟由衷敬佩,個個豎起大拇指。

經常有人問阿裏木江:“你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不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卻捐給了貧困學生,為什麼?”阿裏木江說,小時候家裏窮,父母沒什麼文化,自己也隻上到高中。出來賣羊肉串時,經常被人說搶了生意,把他打走。但阿裏木江卻悟出一個道理:那些人是沒有文化才那樣做的。因此,阿裏木江覺得,不能讓想讀書的孩子上不起學,要盡力幫他們!

阿裏木江的故事告訴我們,隻要心懷仁愛,隻要有幫助他人的行為,人人都可以做慈善家。

一、活動名稱:“大美中國人,共譜友善歌”主題活動。

二、活動目的:圍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全麵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組織學生尋找和發現身邊最美中國人,宣傳最美中國人,爭做最美中國人,激勵學生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三、活動內容:

1.舉辦“尋找身邊的友善”主題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用文字、圖片的形式記錄身邊友善的人和事,學校擇優舉辦征文評獎、攝影作品展等活動。

2.開展一次“學習雷鋒,關愛老人”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進入敬老院,關愛老年人。讓學生在做好事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升華心靈,真正成長為一個友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