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森贏了。
斯科特輸了。斯科特輸得連自己的同伴的生命也沒有了,這完全是一個悲劇。
“一方麵,阿蒙森的行進路線幾乎是筆直的,他們搶先一步到達了極點,然後返回;他們沒有犧牲一個隊員,沒有損失一匹牲畜,而且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極點考察本身上。這可能是一次最完美的考察。而另一方麵,我們卻經曆了可怕的凶險,創造了超越人類耐力極限的奇跡,在莊嚴的教堂布道時被人們稱頌或者被雕成塑像供公眾紀念,但在到達極點的時候卻發現這次可怕的冒險完全是多餘的,而且我們最優秀的隊員已永遠地葬身南極。我現在的想法是我們經曆了一場最可怕的悲劇,令人刻骨銘心,因為這場悲劇不是因我們的錯誤而引起的。”斯科隊的第一支援隊隊員阿普斯利·徹裏·加勒德這樣談到這場悲劇,“無視兩者之間的這種對比是非常可笑的——如果在寫書的時候不考慮這些,那簡直是在浪費時間。”
斯科特為什麼輸給了阿蒙森?這場悲劇是誰造成的?
表麵看來,這是一場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其實,這場競爭的實質,還是人與大自然的較量。
在工作中,我們往往認為同事是自己最大的威脅,而忽視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與上司的關係。在商場中,我們往往認為最大的威脅來自同業的競爭對手,而忽視了自己的產品與服務本身受顧客滿意的程度。
首先,讓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兩支隊伍。
第一,阿蒙森的成功在於他周密的計劃,充分的準備,精明的組織工作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他首先到達南極點。為人類向南極內陸進軍打通了道路,其功勳卓著,是永遠也不可磨滅的。而斯科特的失敗則主要是因為他的計劃脫離實際,組織工作欠佳。他們受到的精神打擊對於他們在返程遇到困難時,起到了負麵作用。如果他們對自己的信心能夠再強一點,也許他們就能夠到達離他們隻有27公裏的補給站!
第二,阿蒙森的隊員由於來自跨北極圈的挪威,個個都是滑雪能手,富有冰上經驗,適應寒冷的氣候。而斯科特的隊員多是來自軍隊,內部層次嚴明,溝通不暢。斯科特隊居然有名誌願人員,他們都不會滑雪,也沒有在極端寒冷條件下求生存的經驗。
第三,阿蒙森的隊伍訓練有素,組織嚴密。阿蒙森對隊員們的健康非常關心,使他們個個精力充沛、具有很好的體力和心理素質。由於具有一個天才探險家的睿智,阿蒙森已事先預計到了鯨灣的土地會像羅斯島的一樣堅硬。同時,他還具有非凡的領導才能——對原來的計劃做出了重大調整。而斯科特的隊伍組織很差,屢出差錯。例如,他們本來攜帶了三輛摩托雪橇,但在卸船時有一輛卻掉到海裏去了。又如,在他們返回的途中,本來口糧就非常緊張,但他們卻發現,途中所儲存的餅幹中有—盒竟是沒有裝滿的,相當於減少了五個人一整天的口糧,這真是個生命攸關的大錯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人甚至還帶了一輛自行車。在南極這種地方,自行車毫無用途,這應該是極普通的常識,而且,斯科特對於食物也漠不關心,雖然缺乏維生素C能夠引起壞血病已屬盡人皆知,但英國隊員卻仍然依靠白麵包和大量的罐頭過生活,很少能吃到新鮮的海豹肉,偶爾吃一頓,也是按照英國的習慣,煮得爛爛的。
第四,也是最關鍵一點就是他們使用的交通動力不同。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選擇用狗拖著雪橇在冰雪覆蓋的荒原上滑行實在是非常高明的,因為這不僅節省了人的體力,而且還為漫長的征途預備了口糧。事實證明,這也是個絕妙的主意。
斯科持因在第—次南極探險中發現拉雪橇的狗胃口太大,沿途又沒有可供獵取的動物來喂養它們,對使用愛斯基摩狗有偏見。斯科特非常迷信人拉雪橇的優越性,因而他選擇攀登南極點的主要運輸工具是西伯利亞矮種馬和3輛履帶式拖拉機,而這正是他最大的失策。拖拉機隻走了幾天注油係統就壞了,隻得作為一堆廢鐵,扔在雪地裏。由於馬西伯利亞矮種馬不能適應南極高原惡劣的環境,體力不支,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但因為在厚厚的雪上跑不快而成為斯科特探險隊的累贅,最後全部被擊斃。斯科特他們隻好在崎嘔的冰原上用人力拖著笨重的雪橇步行前進,消耗了隊員大量體力,也影響了行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