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沙克爾頓的精神(14)(1 / 1)

自從下定徒步橫貫南極大陸的決心,一個激動人心的計劃已經在沙克爾頓心中逐漸形成。沙克爾頓的計劃設計完成以後,1914年1月,當時的《泰晤士報》刊登了了沙克爾頓橫貫南極大陸計劃,沙克爾頓希望以此而能夠爭取到資助。

可是,斯科特上校的悲劇已足以使英國國民傷感至極,而這時的沙克爾頓又進行著徒步橫貫南極的計劃,英國國民對該計劃都是漠不關心。所以,沙克爾頓的籌款行動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眼看著,沙克爾頓的計劃因沒有籌到資金而無法如期執行。不久,斯科特上校的遺書發表了。

“……今天,我們已在帳篷內困守了四天,糧食也沒了。看來我們不能活著回到祖國了。盡管這樣,我和我的隊員決不為這次探險而後悔。但遺憾的是,沒能最先征服南極點。當死神即將降臨的時候,沒有一個怨天恨地的,也沒有說三道四的。現在我們更清楚地看到我們英國國民為祖國的榮譽互勉互勵,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和無與倫比的勇氣。”

斯科特上校的遺書一發表,國內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他們深深地為斯科特的這次探險感到遺憾,他們被斯科特遺書中最後的那句話鼓舞著,他們需要有人來繼續實現斯科特未能代他們完成的夢想。

無論個人還是企業,其生命力就在於發現需要,滿足需要,在於順應潮流的變化,不斷變革創新。

此時,到處就能聽到支援的呼聲,“行動起來,支援沙克爾頓橫貫南極大陸!”這樣,沙克爾頓很快就從民間籌集到了資金。英國政府和海軍部也把沙克爾頓橫貫南極的探險當作國家事業,大力支援。沙克爾頓終以自己的執著贏得了英國政府、皇家地理學會、一些私人團體和個人的資助。

做事執著的人總是容易贏得別人的欣賞、支持和幫助,做事半途而廢,淺嚐輒止的人往往為人所不屑,當他們因新的目標向別人請求幫助時,往往隻要收獲懷疑、嘲笑和躲避。沒有定力的人不會收獲成功,執著堅持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支持。

一個聰明智慧的人,不但做事執著,而且善於在將個人願望與共同願望統一起來,當他們把個人願望和共同願望統一起來時,個人願望也就成了共同願望,也就容易得到支持和響應。若有任何一項企業領導的理念,在一個相當長時間內一直在組織中鼓舞人心,那就是一種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的共同願望,一種共同的理念、理想、遠景或目標的能力。一個缺少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必定難成大器。如IBM以服務為全組織共同努力的最高理念,並在此設法以共同的願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若個人願望轉化為組織的共同願望,即完成了聖吉博士所說的第三項修煉。

光有共同願景還不行,必須將這種共同願景與煽動、激情、希望和成功結果起來,如果人們看到的隻是失敗和沮喪,要獲得支持也就成了泡影。

沙克爾頓正是同時具備了以上三點,才最終爭取到人們的資助。

斯科特上校的遺書發表之後,沙克爾頓不僅僅在財力方麵得到了大力的支持,更令人高興的是,從人力上也得到了大力的支持。當時,從全國各地趕來踴躍報名參加探險隊的就有五千多人。在那些熱心的報名參加者中不乏有著探險經驗的優秀者。其中有斯科特上校的幾名隊員:泰勒諾巴號上的華斯雷船長,哈德遜、格林·期特裏特海員,李堅遜、凱爾二位機械士,阿連水手長;還有沙克爾頓第二次探險南極時的部下,如王爾德、馬肯托斯、馬爾頓、約斯、契昌等。後來參加搭救遇難斯科特隊的救援隊的兩名隊員科林、威沙姆,他們曾為此在南極大陸滯留兩年。滿腔熱情地來申請參加探險的還有曾經是另一個探險隊指揮員的懷爾德隊長、來自遙遠的非洲蘇丹黑人氣象學者哈西。最後,沙克爾頓從中精選出了56名隊員組成了橫貫隊。

麵對較大的目標,一個人往往無法完成,這時,必須組建一個團隊。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曾問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弟子們麵麵相覷,無法回答。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大海裏去”。所以一個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個優秀的團隊才是大海,才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處處充滿競爭的時代,惟有群體能更好地應付各種各樣的挑戰,以至於最終成為“幸存者”。團隊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的智慧,團隊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而且使團隊中個別成員的成長速度比其他學習方式快。無論沙克爾頓,還是阿蒙森,開始時都是在別人領導的團隊裏完成了自己的成長過程。

大家看到,在沙克爾頓的探險隊中,有許多有豐富探險經驗的成員,一個優秀的團隊總是有優秀的成員組成。不過,他還汲取了許多新鮮血液,這些滿腔熱情的成員將是探險隊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