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沙克爾頓的精神(17)(1 / 1)

正當沙克爾頓領導的探險隊準備出發的時候,也就是1914年6月,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槍聲在巴爾幹半島響起,很快戰火燃遍了整個歐洲,震驚全世界的大事——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這樣發生了。

“戰爭已經暴發,政府還能允許我們出發嗎?自己苦心準備了三年,如果要中止,那是多麼讓人感到心痛啊!”沙克爾頓緊鎖雙眉,咬著嘴唇,感到憂心重重,不禁把自己擔心的事向政府提出詢問。

讓他感到出乎意料地高興的是,他很快得到了政府的回答:

“英國政府並沒有參戰,探險無需中止。為了英國的榮譽,你們隻須按計劃出發,一定要完成橫貫南極大陸的偉業。”

臨行前,英國政府把“堅忍號”召到泰晤土河上,英國皇後亞曆山德拉親自到船上來看了一下,並且把英國國旗鄭重地交給了沙克爾頓,向每個船員送了一本“聖經”。

於是, “堅忍號”終於在預定的日期1914年8月1日在英國各界的期望和國民的盛大歡呼聲中從倫敦出發了。

當沙克爾頓的探險船順泰晤士河而下,來到多維爾海峽的馬幹特角海麵時,接到政府發來的電報,他們從電報中得知“英政府已對德宣戰,下達全國動員令”。

這一次,沙克爾頓不再為自己的探險計劃感到擔心,而是立即召集全體隊員,向他們說明要將船和船員獻給國家,為祖國而參戰的想法。全體隊員聽後一致讚成沙克爾頓的想法。沙克爾頓即刻向海軍部拍發電報:

“我們堅忍號上的全體船員一致要求,即刻開始在英國海軍部的指揮下戰鬥,請求作戰命令。

海軍預備中尉阿納斯特·沙克爾頓爵士。”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是我們的天性,我們具有這樣的思維習慣,所以我們也具有這方麵的交際習慣。溝通中的先人後己比表達自己更需要勇氣。沙克爾頓自動地放棄小團體的目標,自覺地把國家的最重要的目標作為自己的目標,這種先人後己的做法,使他贏得了下屬和上級的理解和支持,最終他的目標也能夠如願以償。

1小時後接到回電:

“獲悉堅忍號全體船員的要求,諸位的任務是始終不渝地為橫貫南極大陸而戰,立刻出發。

海軍大臣威廉·丘吉爾爵士。”

“啊,太好啦,謝謝海軍大臣。他鼓勵我們像軍人參戰,為國捐軀—樣橫貫南極大陸。出發!”沙克爾頓興致勃勃地下達出發命令。

當船來到英吉利海峽的普利茅斯灣裝添新的燃料時,英國皇帝喬治五世勉勵的詔書和國旗由敕使送到了這裏,此時全體船員的情緒更是受到鼓舞,個個精神大振,歡欣鼓舞。“堅忍號”從大西洋繼續疾駛南下。

我們看到,在關鍵的時候,英國國王和海軍大臣不擔沒有動搖探險的決心,而且多次及時地給予信任、關心和支持,這對整個探險隊來說顯得非常重要,這將給整個團隊團結進取以無窮的精神力量。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領導對下屬投入信任和期望,下屬就會發揮出最大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最佳的工作業績。

就這樣,沙克爾頓的探險隊先跨過大西洋,到了大西洋對岸的南美洲,9月末時來到南美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繼續補充燃料和糧食,10月初就鼓帆向南極大陸毗鄰的南喬治亞島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