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沙克爾頓的精神(23)(1 / 2)

1月8日、9日,連續兩天都是愉快的航海。曆經艱險極度疲勞的隊員們看到這一碧萬頃的藍色大海,成群的正在噴水嬉戲的鯨魚,他們感到無限欣慰。從緯度推算,1月10日早晨就能夠看到南極大陸。可是,早晨出現在眼前的並不是南極大陸,而是白色的流冰群。

“又來了。”

沙克爾頓舉起望遠鏡眺望了一下,望見的是鋪天蓋地的一大片流冰群,不禁喊了起來。

“可惡的流冰群,鯨魚如此之多,然而捕鯨船進不來,探險船開不動,威德爾海之謎,原來就是這流冰群搞的鬼啊。”

很快,藍色的海麵上就布滿了流冰群,幸好,這次的流冰群並不那麼稠密,船還可以行進。

就這樣到了傍晚,桅杆了望哨興奮地大喊起來。

“喂,看見南極大陸了!”

通過望遠鏡可以看到白色的陸地連接著海岸,緩緩的斜坡高出海麵三四百米。毫無疑問,這就是科特斯地。可是這畢竟是從遠處了望,還看不清它終究是個島還是個半島。

“那咱們就把船駛過去吧。”沙克爾頓對船長說。

雖然已是半夜,卻和白天一樣明亮,船抵達到了連接陸地的冰壁。冰壁下鋪滿了流冰,如果此時風向一變,冰壁和流冰就會把船撞破而麵臨沉沒的危險。於是,他們決定把船退回了海麵,然後再沿著陸地向威德爾海縱深處進入。

隨著船進一步南進,冰壁越來越顯得挺拔險峻,根本無法登陸。

“1月15日前一定要找到登陸點!”沙克爾頓下定決心,並重申了自己的計劃。

於是,他們在這艱難險阻中又繼續驅船向南挺進。

15日晨,船來到冰壁凍結而成的一座200米高的大冰山下。用望遠鏡看去,發現山麓有能停靠船的碼頭式的冰塊;那裏有一條“路”,可以不費勁地爬到冰山頂上。

“好極了,隊長!”科林做完一切登陸準備工作興衝衝地說。

“真是天賜的登陸點啊!”眼看著,自己的計劃馬上就要實現了,沙克爾頓非常高興,他感到自己非常幸運。

“為慎重起見,還是到海麵上觀察了解一下為好。”

他們把船駛到海麵。這時讓他們大吃一驚,這個冰山絕壁原來是從遙遠的山上流進大海的冰河,寬達30公裏。上麵裂縫張開著,結滿了皓白冰柱,這些冰柱橫躺豎臥的,如犬牙交錯,陰森可怕。白色的冰柱寒光閃閃,凜冽逼人,幾道裂縫青白透明,層層娉立,晶瑩透剔。既便爬到這條冰河上,也是無法向前趕路的,還不如幹脆找個別的地方登陸!

為了尋找別的登陸地點,大家不得不七手八腳地忙著將船頭掉向南方。可是到了第二天,冰河仍然齜牙咧嘴地浮在海麵上,況且比頭一天碰到的冰河還大,竟有60公裏寬。沙克爾頓開足馬力向南挺進,但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能夠登陸的地方。

完美的機會微乎其微。如果我們苛求完美,將發現前麵根本沒有出路。而那個不完美的出路,也許就是我們最好的出路。我們常常為了追求完美而丟掉了許多機會,為了追求完美而活得又累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