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裏亞斯維帝國北部荒漠
漆黑的夜晚,月亮藏在層層烏雲之後,天地間沒有任何光亮。寒冷的北風呼嘯著穿過荒漠,卷起地上大片沙塵。塵土被卷上空中,分成數股,旋轉扭曲著向上爬升。偶爾一陣橫風襲來,塵土失去爬升之力,終歸又灑向地麵。北部荒漠的夜晚了無人煙。
一隻雪隼從低空掠過。這種荒原特有的猛禽很懂得如何利用荒漠上的怪風滑翔,以減少體能消耗。現在已經是入秋時節,雖然離冬天到來還有很長時間,但這種凶猛的食肉動物知道,能否儲備夠足以撐過漫長冬季的脂肪,現在的進食量就是關鍵。這個時節,地鼠還會在地麵活動,但不幸的是,今天到現在為止它都沒逮到過任何活物。雪隼嘯叫一聲,劃向一片樹林。
大陸北方的樹木多是這種針葉林。在荒漠中,有樹林的地方就說明地下有水源,哪怕隻是很小的地下河流,也能支撐起一片可觀的的針葉林。這種樹林長得極密,為了爭取更多濕潤的土地,樹木緊緊挨在一起,人在裏麵穿行都會覺得困難,更別說騎馬穿過了。
這也是獨眼選擇在這裏紮營的原因。
獨眼的部落大概有500人,是兀圖爾人的一支,他是這個部落的首領,部落中有一半人口是成年男子,其餘一半是婦女小孩和老人。兀圖爾人民風彪悍,各個部落大多以劫掠為生,部落之間並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者,能否在這片荒原上生存下來,往往看的是部落首領的能力,而人口數量往往標誌著部落的興衰。獨眼部500人口的規模在兀圖爾人裏已經算是數一數二的大部落了。不過每個首領都知道,隻需一次失敗,自己就會迅速被其他部落取代,甚至永遠消失在這片荒漠之中。
劫掠可以為兀圖爾人帶來大量的糧食和衣物以維係部落的繁衍,但常常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荒漠西邊的尼安格人人口眾多,但生性膽小,最容易打劫。同為生活在荒原上的民族,尼安格人主要以放牧為生,他們圈養一種叫沙駝的動物,逐水草而居。不過隨著天氣轉冷,尼安格人的群落漸漸南遷,而食物和物資也變得越發匱乏,劫掠他們顯然不能滿足兀圖爾人的需要。
大一些的兀圖爾部落把眼光投向了富饒的北部村落。北部村落是莫裏亞斯維帝國最北部的居民建立起來的,大多紮根在細小河流的沿岸,主要靠種植耐寒的麥種為生。但也正因為如此,村落彼此卻相隔很遠。這些村落數量多,但由於單個村子人口稀少,帝國往往不派兵駐守。這也給了獨眼部這樣的打劫慣犯以機會。他們騎著馬,大聲怪叫著奔向村莊,見人就殺,掠走糧食,衣物,牛馬,最後把村落付之一炬,滿載而歸,隻留下濃煙滾滾的焦土和久久回蕩的淒厲哭聲。
簡陋的帳篷裏,正中間燃燒著一小堆篝火,周圍都是狂歡的兀圖爾人,他們赤裸著上身,跳著怪異的舞蹈,發出類似野獸的叫聲,這是兀圖爾人慶祝的場麵。這樣的帳篷有十幾個,全都燃著篝火,跳舞人的影子印在帳篷上,扭曲拉伸,簡直如妖魔一般。
一天前,獨眼部剛洗劫了附近的兩個村莊,此行收獲頗豐,搶到幾十頭羊,好幾車麥穀,兩車酒和不少衣物細軟,這些都是生活必需的物資。獨眼很高興,這次的成果足以支撐部落幾個月,他準備兩個月後再幹一次大的。獨眼部近年來越來越壯大,洗劫村莊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很多周邊的小部落見勢,都陸續過來投靠,更多人又帶來更強的戰鬥力。
獨眼心裏早就將目光瞄準了大村莊甚至城鎮,隻是自金色王朝以來,城鎮一般都有軍隊把守,想要洗劫城鎮,必須做好萬全準備。目前的莫裏亞斯維帝國軍統一配備著瑟林槍,這種火器威力很大,但精度卻不好,必須讓士兵列成方陣,同時開火才能對敵方造成巨大殺傷。獨眼對自己和族人的勇猛很有信心,雖然兀圖爾人沒有火器,但隻要能與帝國軍在野外對壘,在對方步兵沒有列陣之前以戰馬的速度從正麵和側麵同時衝擊步兵方陣,鹿死誰手還不一定。想到這裏獨眼不盡心情大好,大叫一聲:“加酒!”
一個骨瘦如柴的小男孩,大約12,3歲模樣,穿著破破爛爛的衣衫,光著腳丫站在獨眼旁邊。他是幾年前洗劫村莊時擄回來的,部落一般隻抓女人回來,男人和小孩都當場殺掉。女人可以作為奴隸,做飯,縫皮,生育後代。獨眼作為部落首領,把這小孩留在身邊,作奴仆使喚,還給他起了個名字,叫作“瘦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