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獨眼趕上了逃亡的隊伍,他大聲喝道:“為什麼不逃往樹林?”一個族人抬頭答道:“那,那邊有騎兵!”又是一聲齊射巨響,獨眼總算明白過來。先前衝擊的騎兵並不是追殺部眾,而是將他們驅趕至步兵所在的區域,再一舉殲滅所有人。完了,一切都完了,就算自己有馬能逃掉,獨眼部滅亡的命運也無法避免了。“老大,怎麼辦?”一個石錘兵問道。獨眼想著今天的慘敗,一股怒氣從胸口湧出,大聲說道:“兀圖爾的弟兄們,跟我殺光這幫帝國狗崽子!”遂向步兵衝去。
莫裏亞斯維帝國步兵裝備的瑟林槍是一種通過燧石激發的滑膛槍。由於沒有膛線,100米以外幾乎無法準確擊中目標,從槍管前端裝填彈藥也非常耗時,所以一般會列成數排,由發令官發令,前排士兵一齊發射,形成密集的子彈牆,對敵人造成巨大傷害。方陣一般可以有2排至5排不等,前排士兵發射完畢後,迅速列隊退後,後排士兵上前繼續發射,退後的士兵裝填彈藥,等待下一次發射。這種方陣在正麵遇敵時,威力十分強大,連最勇猛的騎兵都無法靠近,但缺點是側方和後方防守薄弱,很容易受到敵方機動部隊牽製騷擾,所以也漸漸衍生出圓形陣和正方形陣等。
獨眼雖然沒有和帝國軍交過手,但部落中一些老首領的教導,他一直牢記於心。他帶領石錘兵向西衝去,希望能從右側突入步兵方陣。趕到近前,獨眼心裏一驚,部落中手持棍棒刀槍的族人奮不顧身的向步兵衝去,每次離方陣還有80多米時,步兵就齊齊開火,子彈射穿盔甲,打進肉裏,“啪,啪”的聲音伴隨著撕心裂肺的哀嚎。一陣槍響過後,衝鋒的族人幾乎全部倒在地上,沒死的人嘶聲嚎叫。
看地上的屍首,這已經是第四或第五次衝鋒了,”簡直就是在送死!“獨眼心想。
那些步兵橫向隊伍拉得很長,排成了兩排,人數不是很多,總共大約隻有100名左右。步兵身後也是樹林,看來他們也是剛剛趕到。隻要將步兵陣衝散,自己的人還是有機會逃掉的。獨眼重新抖擻精神,揮舞著石錘向方陣側麵衝去。
一名帝國軍官看見獨眼率隊衝來,連忙調整陣型,想讓左側士兵排成一排,但時間哪裏來得及。眼看就要衝入步兵隊伍,獨眼甚至能想象到帝國兵驚愕的表情和隨之而來的血腥屠殺。突然間一支帝國騎兵從獨眼側後方殺出,與石錘兵短兵相接。獨眼仔細一看,正是剛才分開的其中一支騎兵隊。
帝國騎兵是戰場上的機動部隊。由於火器的廣泛使用,騎兵早就拋棄了笨重的盔甲,他們身著筆挺的深藍色帝國軍裝,腳穿皮質馬靴,配備鋼刀和短管火槍,以極高的機動性擔任騷擾,偷襲,追擊和掩護等各種任務。
如果說整場戰鬥是一首樂曲,步兵和炮兵是這首樂曲的主旋律的話,那騎兵就是樂曲中那些最靈動的音符,他們將整首樂曲揉合成一個整體,讓各部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而戰場上這支騎兵隊伍就是最好的代表。獨眼哼了一聲,大叫道:”來得正好!“
隻見一個帝國兵高速衝來,獨眼調轉馬頭。等到兩馬就要相交,帝國兵揮動軍刀橫劈過來,獨眼單手握錘,迎著鋼刀一揮,巨大的石錘撞上鋼刀,順著一擊之力,幾乎沒有任何阻礙,直接將那人砸翻下馬,戰馬依舊向前衝出幾十米,地上的帝國兵渾身是血,一側身體已被巨石打得完全扭曲,當場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