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宗分內外兩堂,內堂除卻一些天賦驚人的好苗子外,大部分都是宗內修士的子嗣,不論天賦如何自小耳目熏陶下自然親道更別說族中長輩們便的悉心栽培了。
當然,並非內堂弟子就比外堂強,隻不過每個宗門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而宗門弟子來曆破綻縱然是泰山宗這樣的大宗都不敢妄斷,所以內外兩堂之根本主要還是為了篩選培養嫡係。
想要成為泰山宗弟子,除了天賦高被選中之外,還有另一種方式,那便是上化龍台挑戰護教修士,隻要勝出者且來曆出生沒有問題泰山宗自可海納百川。
一般前來化龍台一博的大部分是一些修道世家之人和一些鄉野散修,家族內道法秘籍有限為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唯有成為大宗弟子,至於散修則多為一些隱世之人千百年也難出一個。
自上一次化龍台開啟以過去六十三年,上一次的挑戰者是庸州境內一個中等家族的子弟,年幼時因天賦一般沒能入選,雖被淘汰卻並沒有放棄,回到族中苦修道法四十載卻終究成就有限距離成為築基修士還差那半步無奈之下再次等門在化龍台上鬥法一場雖敗猶榮自此便絕了修道的念想回到族中頤養天年。
雖說化龍台給了泰山宗外那些心有成龍念想之人另一個機會,但真能借此化龍著三百多年來僅有一人,此中難度可想而知。
當李老說出了此行目的後,也難怪那為首道士會微微驚訝,畢竟那化龍台可不好闖,共有三個守台護法,對應著通凡,築基,元神三大境界,至於更高的仙塵境則不設護法。元神巔峰便是人道巔峰,能夠成為仙塵境的修士最少也是一方霸主級別,又豈會自降身份拜入泰山宗。
一老一少在四名道士的帶領下,來到華龍台前。
李孟好奇的打量著四周,當他看到深藏雲垂之間的那座浮空擂台後,心中免不了些許震撼更加深切的體會到了所謂的仙凡有別的深意。
無數大小不一的浮島如眾星捧月一般圍繞著中心擂台。
四根蟠龍玉柱定懾四方。
那領路道人深深看了李老一眼,隨後伸手掐訣,口中念念有詞一道法絕掐指而成射入化龍台前的龍首中。
龍首虛空而浮,龍角朝天龍須蕩漾威而不怒,卻是因為有眼而無珠。
當那道士法決射入龍首眉心後,隻見那巨大的龍首仿佛活了一般,竟口吐人言。
“化龍台上生死有命,一切因果皆自己承受。”
李老會心一笑,輕鬆向前走了幾步,來到龍首正下方,此刻的他臉上掛著的不僅是傲然更多的卻是那一股對自己的絕對的自信。
龍首無珠雙眼射出一道金光掃過李老後隨後沉寂了下去失去了靈性。
這時,遠處天際出現一道身影,禦劍而來,一身青藍交錯的道袍在風中蕩起片片漣漪。鶴發童顏仙風道骨。當他落下立與台上之後,方才睜開雙眼朝遠處的李老望去,隨後看向那名領路道人,眼中閃過一絲怒氣。
領路道人自然感覺到那股淡淡的怒意卻也無話可說,其中深意隻有他自己知曉,隻不過平白無故被人埋怨自不少受,看向身旁李孟的眼神淡然之中卻多出了些許厭惡。
李老帶著那一臉自信與傲然,雙腳輕點地麵,整個人如無骨柳絮一般飄上了擂台隨意從容的身姿與傲然自信的表情再一次引起了護法道人的反感,顯然並沒有將李老放在心上,反而因守台耽誤了修行而略有不快。
“貧道寂興,兄台既不是修道之人卻又為何來次化龍台?左道旁門之法,我泰山宗沒有。”
道號寂興的道士臉色雖淡然言語中之中的不悅卻不成遮掩。
李老微微一笑。
“泰山宗何時變得如此囉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