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的本質

演講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演講者、聽眾、溝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時間、環境。離開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構成不了演講。演講的傳達手段包括:有聲語言、態勢語言和主體形象。

有聲語言是演講活動最主要的表達手段。它由語言和聲音兩種要素構成,以流動的聲音運載思想和情感,直接訴諸聽眾的聽覺器官。它要求吐字清楚、準確,聲音清亮、圓潤、甜美,語氣、語調、聲音、節奏富於變化。

態勢語言就是演講者的姿態、動作、手勢和表情,是流動著的形體動作輔助有聲語言運載著思想和感情,直接訴諸聽眾的視覺器官。它要求準確、鮮明、自然、協調。

主體形象是指演講者的體形、容貌、衣冠、發型、舉止神態等。主體形象的美醜,好與差,直接影響著演講者思想感情的表達。它要求演講者在符合演講思想感情的前提下,注重裝飾樸素、得體,舉止、神態、風度的瀟灑、優雅、大方,給聽眾一個美的外部形象。必須指出,演講如果隻有“講”沒有“演”,隻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而不作用於聽眾的視覺器官,就會缺少動人的主體形象和表演活動;如果隻有“演”而沒有“講”,隻作用於聽眾的器官而不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但是,“演”與“講”的和諧必須是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演”必須建立在“講”的基礎上,否則便失去了演講的意義。現在,可以給演講的本質下一個定義了:演講者在特定的時境中,借助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藝術手段,針對社會的現實和未來,麵對廣大聽眾發表意見,抒發情感,從而達到感召聽眾並促使其行動的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

演講的特征

演講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它的現實性。這是因為演講屬於現實活動範疇。不屬於藝術活動範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的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

其次是它的藝術性。這裏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在於它具有統一的整體感和協調感,即演講中的各種因素(語言、聲音、表演、形象、時間、環境)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美感。同時,演講不單純是現實活動,它還具備著戲劇、曲藝、舞蹈、雕塑等藝術門類的某些特點,並將其與演講融為一體,形成具有獨立特征的演講活動。

第三是它的鼓動性。沒有鼓動性,就不成為演講,政治演講也好,學術演講也好,都必須具備強烈的鼓動性。這是因為:

一、一切正直的人們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渴望,演講者傳播了真善美,自然會引起共鳴,激勵和鼓舞聽眾。

二、演講者以自己熾烈的感情去引發聽眾的感情之火,容易達到影響聽眾的目的。

三、演講者的形象、語言、情感、態勢以及演講詞的結構、節奏、情節等均能抓住聽眾。

四、演講的直觀性使其與聽眾直接交流,極易感染和打動聽眾。可以說,鼓動性是演講成功與否的一個標誌。

第四是它的工具性,演講是一門科學,更是一個工具,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思想、任何學識、任何發明和創造,都可以借助演講這個工具來傳播。

可以說,演講是最經濟、最實用、最方便的傳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

以上,我們談了演講的本質和特征。在現實演講活動中,有以下兩種傾向很值得注意。

一是有的演講者隻“講”不“演”,隻注重演講的實用性而忽略了演講的藝術性,使演講不倫不類,幹巴枯燥,因而削弱了演講的效果。二是有的演講者一味過分地“演”,追求相聲、評書、朗誦、故事等其他藝術表演技巧,衝淡了演講的現實性、實用性和嚴肅性,顯得滑稽、夾生,起不到演講應有的作用。這兩種傾向都是必須認真加以克服的。

演講的方式

演講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大體有如下四種:照讀式演講、背誦式演講、提綱式演講、即興式演講。

1.照讀式演講,亦稱讀稿式演講。

演講者拿著事先寫好的演講稿,走上講台,逐字逐句地向聽眾宣讀一遍。其內容經過慎重考慮,語言經過反複推敲,結構經過精心安排,話講得鄭重。

它比較適合於在重要而嚴肅的場合運用。如各級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等大會報告、紀念重大節日的領導人講話、外交部的聲明等。它的缺點是照本宣科,影響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思想感情的交流。

據說,在英國下院,照本宣讀演講被認為是愚蠢的表現。在我國,一般場合采用這種演講方式也不受聽眾歡迎。

2.背誦式演講,亦稱脫稿演講。

演講者事先寫好演講稿,反複照背,背熟後上講台,脫稿向聽眾演講。這種演講方式比較適合於演講比賽和初學演講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和培養演講者的演講能力。其缺點是不便於演講者臨場發揮,使聽眾覺得矯揉造作,一旦忘詞,就難以繼續,往往要當場出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