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二章 子孫興旺(1 / 2)

第一百四二章 子孫興旺

吳天帶著三女回到了江南,並未在漢國公封地停留,反而交給了李靖和魯妙子管理,他竟成了甩手掌櫃。美其名曰大材大用,但吳天又把情報部緊緊抓在手中,周邊稍有異動他都能第一個知曉,對情報的重視,他是古今第一人。

這也是時代眼光問題,隻要情報不出錯,其實吳天就沒有任何擔心。況且古代人其實都很忠誠的,這點不得不感激一下孔爺的天地君親師的三綱五常,忠義在這個時代是大行其道,而且吳天更是大肆宣傳忠君愛國的思想。

江南和漢國公封地均都刮起了颶風,進行思想教育,但是在江南呆過的人均知忠君愛國思想不是忠於楊廣這個君,而是吳天這個土皇帝。百姓家中都有吳天的長生牌,沒辦法,老百姓實在,誰給他吃得住的學習的,他們就擁護誰。至於大隋皇帝楊廣,在江南百姓眼中已是個玩物喪誌,誌大才疏的皇帝,非常不靠譜,而且楊廣不體恤民情,愛民之說與他一點不沾邊。

整個大隋在大業九年而言就是一個烽火四起的年份,整個大隋也隻有張須陀是個忠誠的大將,也隻有他心中記掛大隋國運,兢兢業業地在山東執掌軍政大權,抵禦山東義軍,並且限製瓦崗軍的發展。如果沒有張須陀,隻怕瓦崗軍早已蔓延至山東了,而不是在河南幾個縣邊鬧騰,更沒有威脅東都洛陽。

吳天正在家中陪著諸位夫人,如今張麗華已不急迫了,原先擔心沒有子嗣,可是現在各夫人肚子時常傳來喜訊,已有十來位夫人有喜了,每月都有一兩個孩子降生,吳天很是感慨地道:“老子在家裏都成了播種機,把老子當作配種的馬了。”

漢國公府,吳天正在書房處理文件,瞧著山東的形勢,歎道:“大隋也隻有張須陀是個忠臣,朝中宇文化及和李淵的爭鬥愈演愈烈,我這個二舅子的日子一定不好過。”

吳天非常鄙視楊廣,明明知道現在各地都烽火連天,偏偏他還要再來一次北伐,這次北伐楊廣是把他踢出局了,不想他繼續擴大影響力。如今整個大隋,名聲最盛也最受那些武人追捧的非黑旗軍莫屬,雖然李淵已在朝中布局,現在是個明白人都知道大隋快完蛋了,而且不會超過十年,很多門閥世家的心思均都活絡了起來,就連那個弘農楊家也在囤積糧草,暗自招兵買馬,想要瞅準時機,然後起兵造反。

吳天非常陰險,沒有幾個人瞧出吳天的布局和長遠的戰略,北方四處都在打仗,而流離失所的百姓更是向江南或是漢國公封地蜂擁而來,而吳天為了不讓這些百姓遭殃,竟然用銀子購買,一年差不多有兩三百萬的人口被遷移到江南來,緊挨著遼東的封地,一年同樣不弱於百萬的人口去了封地跟著吳天討飯吃。

吳天在北方門閥世家眼中就是個超級狗大戶,不是個上等人,錢多人傻的貨色,竟然為了賤民了而拿出一兩銀子購買這些可以隨時餓死的百姓。為了錢,各地郡守或是邊關將士均都成了這些難民的護衛,反正護送完畢,每個士兵除去吃的外,每個士兵還有一兩銀子的打賞,並且不論老幼,每一個都有一兩銀子,而且沿途花銷也是吳天買單,像這種人傻錢多的人,雖然北方佬鄙視吳天,但是大家仍喜歡給吳天跑腿。

北方各地兵丁也有個怪現象,很多難民沒有去處,或是擔心被盜匪或是官府殺良冒功,有些百姓就很聰明,直接說是去投靠漢國公,官府或是山匪都不敢對這些百姓下殺手,反而拿出糧食讓百姓吃飽,並且護送百姓去漢國公的地盤上。

就連土匪偶爾也幹這樣的護送任務,送到漢國公的地盤後,不會因為他們是土匪而不給錢,照樣付錢。當然,也有不信邪的,直接殺了,後果卻非常嚴重,吳天帳下的貪狼星不出三個月內就會找上門來,然後直接滅門或是滅寨,出手之很辣,的確令人膽顫心驚。

眼下也有看出吳天的手筆,但是沒有人可以做到這種程度,而且吳天現在不再向北方輸送糧食了,想要糧食隻有一條路,那就是用人來換,其餘的都免談,比如李淵的幕僚劉文靜就瞧出吳天的意圖,可李淵卻不在乎,覺得是些賤民,若是學吳天,無疑幫大隋穩定地方,不劃算。而且李家現在也不好過大多錢財都花在了拉攏人上,宇文家已經開始發力,而且楊廣也非常警惕李淵表兄,覺得這個表兄是他看走眼了,是個善於隱藏的毒蛇。所以就默默支持宇文化及打壓李淵在朝中的勢力,進而連同關隴門閥一起打壓,大力提拔山東門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