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科技二月份銷售收入是1869348元,這一百八十多萬在拿來給員工發工資、繳納房租水電費等各項費用之後,也就剩下一百萬左右。
這一百萬遠遠支撐不了三大項目的開發費用,看來是時候再找一個短平快的賺錢項目了。黃瑞坐在辦公室,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他現在又在為錢的事情而煩惱了。
月入百萬看似很多,但其實不是每月都能有這麼好的成績的,股民的人數有限,而且這兩年股市行情不好,進入股市的新股民人數當然也不會很多。
這麼一來“大贏家”這個炒股軟件的銷售情況很快就會遇到天花板,這個市場還有要等到進入新世紀以後才會逐漸變大起來。
如果星辰科技隻想做炒股軟件這一塊,黃瑞當然可以慢慢等到這個市場做起來之後再收割它,但是黃瑞的野心太大了,這點利潤他有點看不上眼了。
黃瑞雖然知道很多項目能夠賺錢,但是想找一個短平快的項目也不是這麼容易就想得出來的。不知怎麼,黃瑞腦海裏此時閃現出萬燕和郎科的名字。
朗科與萬燕,一個是優盤之父(99年),一個是世界第一台vcd的製造者(92年),前者後來在創業板風光上市,後者在製造了世界第一台vcd之後不久就被愛多、步步高和新科等後來者及GD的家庭作坊排擠到了無路可走、被人遺忘的邊緣;前者開拓了中國企業向國際巨頭收取專利費的先河,後者在黯然退場之後被尊崇為“革命先烈”,引起一個叫“萬燕悖論”的理論討論。他們的故事都無法繞開一個東西:專利。
朗科和萬燕的創始人可以說都是突然的靈感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市場。都是技術出身,都有海外留學背景(薑萬猛的背景比較模糊,存在很大疑問),都是高級知識分子。
無論是優盤還是VCD,至少在中國都是空白的領域,他們直接開拓了一個新的市場,令人“瞠目結舌的市場”。
其所開創的產品都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無論是優盤還是vcd(包括之後的DVD等)都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裏。
無論是優盤還是VCD,出來後,“山寨”、模仿、跟隨者蜂擁而至,大家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走的更遠,巨人倒下,山寨繼續前行。相比之下,優盤出生在99年,vcd出生在92年,優盤出生的環境要稍好些。
兩者都是高調登場,引起轟動,模仿者蜂擁而至,然後就是朗科和萬燕公司前景黯淡。最後朗科絕地反擊迎來IPO成功,萬燕安然退場,銷聲匿跡。
兩者不同的命運雖然還有其他原因,但無論如何專利戰略的不同絕對是一個原因之一。
後來很多資料也明確指出萬燕的命運在於其專利政策的失誤,萬燕創始人薑萬猛也曾明確表示沒有申請專利是因為當時認為專利申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先讓產品占領市場。
萬燕專利戰略的失誤讓其在群雄並起的年代無力自保,眼睜睜看著自己開拓的領域被群雄分割蠶食,技術的保守固封等來DVD的最後一擊,萬燕黯然退場,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