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幸的是,他從飛機跳下,竟然毫發無損。這位48歲的機長在事故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微笑著說:“還能見到你們真高興!”淡淡的語氣中,飽含了劫後餘生的慶幸。在這起空難事故中,他是離死神最近的人。
當日上午9時30分,飛機剛剛降落,突然發現起火,機上乘客驚恐萬分。情況危急,機長猶建國果斷下令:組織乘客迅速逃離!在全體機組人員安排下,乘客們開始緊張有序地撤離,火勢越來越大,死神隨時可能降臨,人們都在爭分奪秒。當機上165名乘客全部逃離後,火勢已經失控,猶建國仍沉著冷靜,再次命令最後兩名機組人員撤離。
當確認飛機上隻剩下自己一人之後,猶建國才開始逃生,可是為時已晚,通往安全門的去路已被熊熊大火封住。情急之下,他迅速打開了右邊的艙門,不容細想,縱身一躍。幾乎在他落地的同時,身後忽然傳來震耳欲聾的響聲,飛機發生連續爆炸,瞬間火光衝天,滾滾濃煙直衝雲霄。
從發現起火到飛機爆炸解體,全過程僅有短短90秒鍾,但機上165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全部逃生,無一傷亡。機長猶建國是最後一個逃生者,事後人們通過錄像發現,他在爆炸前5秒鍾才跳出飛機。
同樣是今年8月,在河南陝縣支建煤礦,經過3000多人4天3夜的拚死奮戰,69名遇險礦工全部獲救。最後一個走出井口的叫曹百成。遇險時,他是當班副隊長,也是井下的“最高長官”。事後,記者采訪曹百成,問他為何最後一個出來,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他坦言,這是自己的安排。
因為突發淹井事故,69名礦工被困井下整整76個小時,期間生死未卜,在求生的本能驅使下,曾有部分礦工情緒發生波動,險些內亂。曹百成當場流淚說:“大家千萬不能亂,隻要有我老曹在,咱們69人都能在!到了能脫險的時候,你們先走,我一定堅持到最後,哪怕隻剩我一個人出不去,我也心甘情願。”話說到這個份兒上,眾人再無話可說,情緒漸漸穩定。曹百成說到了,也做到了。
兩起災難,兩個奇跡,讓我們記住了這兩個“最高指揮官”。他們互不相識,但在生死關頭,大難當前,兩人作出了同樣的選擇最後一個逃生。什麼是英雄?我想,這就是。
心靈感悟
什麼是臨危不懼?什麼是處變不驚?猶建國和曹百成為我們作了最好的詮釋。他們之所以能夠做到,在於他們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可以說,他們把自己應該負的責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在風平浪靜的平時要忠於職守,在危難關頭更要忠於職守,盡到自己的責任。麵對猶建國、曹百成,我們每一個人不妨捫心自問:我做到了嗎?
梔子花開
郎成勇
陽台上的梔子花陸續開了,朵朵賽雪,香韻滿室,千般旖旎,萬種嬌嬈,惹得家人流連駐足,探身觀望不已。花是朋友送來的。記得剛端來時,讓我眼前一亮,那亭亭玉立的樹幹,欹側扶疏的枝條,肥厚碧綠的葉子,綴滿樹枝的蓓蕾,像一位黑黝黝的非洲姑娘,給人以健壯豐腴之美。
其實,我不善養花,也不喜賞花,更不知從何時起,我意識中便有了花如人生的調子,於是賞花也帶上了一種沉重的情結,淡淡喜悅後,定是強烈的傷感。
依我對花的膚淺理解,賞花莫若觀葉。花初栽下,每日澆水疏土,待到嫩芽既出,便盼芽苞展葉,如此天天充滿希冀,便覺前景光明。
及至蓓蕾綴枝,含苞欲綻,也是賞花的好時令。這會讓人想到杜牧的濃豔詩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此時的花兒,青春勃發,正是嬌滴滴的妙年之際,姿態秀曼,乖覺可愛,雨露滋潤之,草木庇蔭之,日月賦以靈氣,山川賜之秀媚,天地萬物鍾於一身。此等妙時,不賞更待何時?
待到花入高潮,我看到的是繁花似錦,嗅到的是芳香四溢,想到的卻是蘭薰而摧,盛極必衰。更由此而聯想到,人生之樂極生悲,盛筵必散,如此人生難測,怎不令人傷感歎息呢?
何況待到鮮花怒放,精力耗盡,展眼便是落花流水,垂垂老矣,此時花褪殘妝,滿樹披靡,更恰似那龍鍾不堪、既聾且昏的幹癟老嫗,曾經一時的神采飄逸,秀色奪人,如今則落了個紅顏退盡,悴色早生,人皆掩鼻而過,能不令人思之而淚流滿麵?
阿蘭見我對花歎息,忙一把拉開我,一邊輕輕地摘下枯萎的花朵,小心放入花盆中,一邊嗔怪道,文人無聊,一點不差,看個花也盛極必衰樂極生悲,你為什麼不想想,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呢。老妻一言,猶如菩薩清水一點,讓我更肺換腑,豁然而悟,我猶如犯人蒙赦,心中蕩漾起陣陣快慰。於是我重為梔子花施肥,疏土,澆水,盼望著它花期重至,再一次舒蕊展瓣,馨香四溢,賦予我嶄新向上的人生妙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