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她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我們數不過來。可是,她的總理周恩來沒有一分錢的存款!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總理周恩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下半旗。”
說完他轉身就走。廣場上的外交官個個沉默無言,隨即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心靈感悟
讓一個人崇高的不是數不盡的財富,不是爐火純青的技藝,不是權傾朝野的高位,不是,都不是,而是一個人高尚的品質。
隻要有了高尚的品質,不論你是何人,身處何地,都會讓人肅然起敬。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乞丐也將自己乞討所得捐了出來,他們是卑賤,是貧窮,但他們有著樂善好施的品質,自然得到了人們讚揚。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加強思想修養,做一個品質高尚之人!
為正確的事負責
佚名
1942年8月9日,在薩沃島海戰中,阿斯托裏亞號是美國第一艘與日本海軍作戰的巡洋艦。
9日淩晨2點,阿斯托裏亞號的主炮塔樓爆炸了,年輕士兵艾金·斯泰伯被巨大的衝擊波席卷到艦艇外。
他的雙腿都被炸傷,處於半昏迷中,好在他之前扣動了一個簡單的機械裝置,被一個細細的安全帶牽引著漂浮在海上。他是這次海戰中被撤到努美阿的500名幸存者之一。
在撤回的途中,斯泰伯仔細地檢查了讓他死裏逃生的安全帶。這是由俄州阿克倫市的凡爾斯通輪胎和橡膠公司製造生產的,而且鑿刻了產品注冊號。
回到家後,斯泰伯把這個故事告訴了在凡爾斯通輪胎公司工作的母親,並且詢問她關於在安全帶上的注冊號的用途。母親回複道,公司強調個人對於戰爭成敗的職責,每個注冊號都是獨一無二的,分配給唯一的檢查員。斯泰伯記得安全帶的一切,於是,他說出了注冊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是他母親的個人代碼,它貼在每件由她負責審核的產品上。
當我們一直做正確的事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我們幫助最多的人是我們自己和我們愛的人。
心靈感悟
一直做正確的事,意味著我們要秉持坦誠寬厚、正直善良之德,堅守謹嚴踏實、一絲不苟之風。假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對自己的工作和良心負責,生活在我們麵前敞開的將是充滿仁慈與寬愛的一麵:少一些為利所驅的毒奶粉事件,多一些斯泰伯式的奇跡。
斯泰伯的故事並不是生活的戲劇與偶然,而是生活對那位一直做正確的事的母親和檢查員的回饋。
可樂瓶的代價
查一路
晚飯後,我習慣將一袋垃圾放到門外。第二天早晨上班時,順手拎走。搬入新樓不久,發現圍繞門外的一袋垃圾發生的事,頗為蹊蹺。正常情況是,一袋垃圾靠在門外等我到天明,可有時候垃圾竟會被人拎走,這就讓我感到有些奇怪。
漸漸地,隱約窺探到其中的秘密,這一事好像與另一物產生了聯係:在垃圾袋放入可樂瓶,垃圾就會消失;相反,垃圾則存在。於是斷定,垃圾袋的消失,應該跟可樂瓶有關吧?
後來發生的事,證實了我的判斷。暑假,為帶兒子晨練,我起得很早。繞城小跑半圈回家,天才剛剛放亮。樓梯爬到三樓,遇上了一位拎垃圾袋的中年漢子。他的左手掐住一隻可樂瓶的瓶頸,右手拎著我很眼熟的垃圾袋。
見了我,表情突然有些尷尬,估計他認出了我。擦肩而過時,開口跟我說話。他說:“可樂瓶放在垃圾袋,我想,你們是不要的,我拿了,順便把垃圾拎下去,不知,不知你是否介意?”我連忙說:“謝你都來不及啊!”事情已經很明白了。這位中年漢子,我也眼熟。常常來小區收點破爛,掏些垃圾。其身份不言而喻,表情中,帶著在生活底層掙紮的匆忙和焦慮。
他這樣做的用意很明顯:值1毛錢的可樂瓶,即便裝在垃圾袋中,也不能白拿,要拿,也得付出價值對等的勞動,用拎走垃圾來作為回報。
同樣是可樂瓶,在我的印象中,這漢子是有所取有所不取。上次,我聽到他收破爛的吆喝聲,打開門。“這兒有幾個可樂瓶,拿去吧!”我跟他說。他掃了一眼,麵無表情,向上走。當時以為他遲鈍,我大聲喊,他連頭也不回,繼續向上走。事後想想,或許是因為我態度輕慢,或許是他不願受嗟來之食。不付出,他就不願有所取,他是不想占幾個可樂瓶的便宜。
有段時間,我常看到一些言論。什麼貧窮是一種病啦,什麼窮人缺什麼啦,這些論者板著麵孔,像嚴厲的老師,用教鞭邊敲邊指“窮人的缺點”。其實,他們所說的缺點,是人性普遍的弱點,隻是被有意放置到窮人的身上,大加渲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