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南岸墓地(2 / 2)

尉遲然看著照片道:“可是每個墓室之間都有石門呀?”

唐千林道:“這些石門,很容易打出孔來,畢竟不是大型古墓所用的隔世石,你看墓葬頂端有半圓頂、覆鬥頂、平頂,墓室中都用大條石砌成,用的都是上好的青石條。”

尉遲然仔細看著照片,發現很多墓葬的墓室內都有雕刻,有人物、花卉等圖案,雕工精致、圖案精美,部分還有頭龕。此外,結合墓葬形製和出土器物,發現位於墓地東北區的墓葬普遍規格要高不少,結構精致,石雕也更為考究,而位於墓地西南區的墓葬,相比於東北區,顯得寒酸了許多,很多墓室甚至沒有石雕,墓葬結構製作也較為簡單,似乎存在有人為的位置區分。

唐千林又道:“當地人將這些石室墓稱為生基,也叫生墓,顧名思義,人還活著的時候就修建的墓地,以前在整個金沙江昭通段等縣,都有生前築墳的習俗。”

尉遲然看著後麵出土文物的照片:“這些出土文物看起來都是陶器呀?沒有瓷器,這點我不懂,你是怎麼判斷出是明代墓的?”

唐千林拿過照片:“主要是從醬釉罐判斷出來的,醬釉罐的風格和四川樂山西壩窯燒製的同類器物幾乎一致,而西壩窯的鼎盛時期為明代,加上,曆史上南岸鎮曾經設置了馬湖府,所以,可以斷定南岸墓地的鼎盛時期是在明代,但也不排除有元墓,隻是還不清楚這些墓穴的主人是誰,因為在其中沒有發現棺槨。”

尉遲然納悶:“墓室中沒有棺槨?這就很奇怪了。對了,前輩,馬湖府是什麼?”

馬湖路總管府是原“馬湖蠻”的後延——唐朝初年,安氏以馬湖地區(今屏山、沐川、馬邊、雷波四縣和今宜賓縣西北境)統治者身份歸附朝廷。唐王朝在此置馬湖羈縻州,隸屬於戎州都督府,安氏被授予馬湖羈縻州都尉之職。後因世代內附之功,封歸義郡王,史稱董蠻,或馬湖蠻、馬湖部。

宋代,敘州被列為“上州”,轄宜賓、南溪、宣化、慶符4縣及羈縻州0個,“控扼石門、馬湖諸蠻,號為重地”,開始受到漢文化的影響。

元代,馬湖蠻於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內附(此前,馬湖蠻還參加過南宋的抗元戰爭),元朝在雷、馬、屏、沐地區設馬湖路總管府,“遷於夷部溪口,瀕馬湖之南岸創府治。其民散居山菁,無縣邑鄉鎮”。馬湖路總管為安氏,下置泥溪、平夷、蠻夷、沐川、夷都、雷波6個長官司,是為馬湖地區土司製度之始。馬湖府從176年(即元朝至元十三年)到105年,即元朝大德九年,從四川省雷波縣黃琅遷至雲南省綏江縣南岸鎮,在南岸設立了9年。

尉遲然聽完問:“那怎麼不是元代墓穴?”

唐千林笑道:“元代墓穴的風格和這個完全不同,加上有出土文物做佐證,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是明代墓,但具體年代不知道,如果雲州寺那人所的沒錯,古州妖言錄的確在裏麵,那麼,墓穴的年代至少在洪武年之後。”

尉遲然還是不明白:“為什麼?”

唐千林道:“妖言錄是旄捕的至寶之一,而旄捕源於錦衣衛,洪武年間隻有錦衣衛,還沒有旄捕,我是這樣推測的。”

兩人到達南岸鎮之後,也沒做任何停留,就在昆明517分部的工作人員帶領下,直接前往了南岸墓地。實際上南岸墓地已在去年都已經清理完畢,如今雖附近修建了公路,墓地所在的範圍還是被保護了起來,根據當地文物所工作人員稱,整個墓地出土文物特別少,這很奇怪,最重要的是沒有發現棺槨。

難道是曾經被盜墓賊光顧過?這一點也被否認,因為十一座已經被發現的墓葬沒有任何被盜的痕跡,墓室與墓室之間的石門都是考古時打開的,沒有發現人為試圖闖入的痕跡。

唐千林隻是看了一眼墓地後,就返回了車上,然後調出了衛星地圖,從衛星地圖上看,十一座墓地緊挨著,但組成的平麵形狀卻很奇怪。唐千林將那張地圖打印出來後,拿著紅筆在上麵畫著。

尉遲然在旁邊看著問:“前輩,你在畫什麼?”

唐千林用紅筆將十一座墓地連在一起後,舉起照片問:“你看,這像是什麼?”

尉遲然看了半,搖頭道:“看不出來。”

唐千林又在旁邊的本子上重新畫了十一座墓地,隻是每一座之間的位置不再那麼緊湊,然後再連在一起問:“現在呢?”

尉遲然立即道:“像是鐵衣門的密諱中的某個字。”

唐千林點頭道:“沒錯,此密諱叫穿心纏龍,但隻有上半部分,沒有下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