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認識自我:找準人生的位置(3)(1 / 3)

道理淺顯易懂,可是真正理解它,並付諸行動的人又有幾個呢?

情商點撥

我們有很多條到達成功的路,譬如說讀書、畫畫、練琴,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受到別人的影響,選擇大家都愛走的道路。但別人愛走的路,不一定適合我們,我們有很多天分、特長很可能就會在別人的道路上漸漸消失。條條道路通羅馬,那就請走最適合自己的那條吧。

愛因斯坦的鏡子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說尤如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我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隻有踩著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麵,我在後麵。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了上去。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麵,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麵。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裏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醜,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幹幹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幹淨呢,於是就草草洗了洗手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他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也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情商點撥

有了正確的參照物,才能找出正確的目標,並以此確立自己的方向與行動。切忌盲目地與別人比較,不要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畢竟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而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導向。

飽滿的麥粒低著頭

傳說,杜各是孔子的弟子。他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孔子和弟子們都很喜歡他,差的同學甚至還找他做老師呢!他便開始驕傲了。

一天,孔子根據平時的表現,對幾個弟子進行了獎勵,杜各卻沒被獎。於是,他很生氣地找到孔子,並大聲地責問道:“老師,我比他們要強上上百倍,您為什麼不獎勵我呢?您難道不知道,他們有的很懶、有的很傻、有的甚至還……”

他把那些被獎的同學貶低了一翻。但是,話還沒說完,就被孔子打斷了,孔子說:“跟我來。”

孔子帶杜各來到一片麥地,問:“麥子為什麼有的低頭,有的昂著頭?”

杜各說:“這很簡單,您說過,低頭是麥粒飽滿的,昂著頭是麥粒不飽滿的。”

“是啊!”孔子指著麥地說,“也正是這個原理,那些低著頭的,他們從來不會去看別人,找別人的缺點,隻找自己的缺點;而那些不看自己、隻看別人缺點的,都是昂著頭的嗬!”

杜各一聽,這才明白了老師的意思,頓時羞紅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