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充滿自信:扼著命運的咽喉(3)(1 / 2)

於是作者把他帶到一麵高大的鏡子麵前,用手指著鏡子說:“我介紹的就是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除非你坐下來,徹底認識這個人,否則,你隻能跳到密歇根湖裏去。因為在你對這個人做充分的了解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他朝著鏡子向前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瞼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

幾天後,作者在街上碰見了這個人,幾乎認不出他來了。他的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他從頭到腳打扮一新,看來是很成功的樣子。“那一天我進入你的辦公室時,還隻是一個流浪漢。但我對著鏡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現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三千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預支了一部分錢給我的家人。我現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他還風趣地說將再拜訪那個作者一次,“我將帶著一張簽好字的支票,收款人是你,金額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數字。因為你介紹我認識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麵大鏡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給我看。”

自信心是一個人做事情與活下去的力量,沒有了這種信心,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

情商點撥

或許有人認為,流浪漢的回歸得益於那個作家或者說是那麵鏡子。其實不然,他的轉變不是因為那個作家,也不是因為那麵鏡子。他隻是終於知道了隻有自己可以幫助自己。我們應該奉勸這個從流浪漢回歸正常生活的男人,那張空白支票還是他自己來填吧,這是對他回頭的獎勵。如果我們能從流浪漢那裏借來一點啟示,我們也就成功了。

一封收藏起來的推薦信

林丹畢業的時候,她的老師劉森教授對她以及另外十幾名女學生說:“我過去的一個老同學蘭珍女士如今成了澳籍華人:若幹年前下海經商,現正在深圳投資經營一家很有名氣的公司。前些天我們通電話時她說,她們公司最近準備招聘幾位女文員。大家如果願意應聘,可以準備一下,過幾天就可以去深圳麵試。”

女生們一聽,個個摩拳擦掌,歡呼雀躍,興奮得一臉燦爛。她們都聽說過那個派頭挺大的公司,還聽說公司的經營情況以及員工的待遇都不錯。能在那個公司裏做文員,嚐一嚐當白領的滋味,或許正是這些涉世未深的女生們夢寐以求的。

為了能敲開進入公司的大門,聰明的女生們一個個私下央求劉森教授:“您給我寫封推薦信吧,讓您的老同學在招聘時關照關照。”劉森教授架不住這些女學生的軟磨硬纏,逐個給她們寫了既實事求是又言語懇切的推薦信。但讓他最感詫異的是,自己最得意的門生林丹卻沒有來找過他。劉森教授當然不會不幫自己的高徒林丹一把,送這群學生上車時,劉森教授特意叫住林丹,主動把一封推薦信塞到她的手裏說:“帶上它,也算是一個護身符吧。祝你好運!”林丹遲疑了一下,接過推薦信裝進口袋裏,向劉森教授鄭重道一聲“謝謝您”後,轉身上車了,同那群又說又笑、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女同學一起南下了。

到了深圳,她們按圖索驥很順利就找到了那家公司,然後給公司總裁蘭珍女士打電話:“我們是劉森教授的學生,有幸前來應聘,並有劉教授的親筆信需要麵交給您。”蘭珍總裁很客氣:“我與劉教授已經通過多次電話了,感謝大家對本公司的厚愛,希望麵試時你們都能有出色的表現。”接下來,同學們果真一個個如願將推薦信交到了蘭珍總裁的手裏。隻有林丹躊躇不前,思忖了半天最後還是沒有遞上已經掏出的那封推薦信,而是將它又夾進了自己隨身攜帶的一本書裏。

招聘會如期舉行,應聘者中除了她們這群彼此相識的同窗外,更有大批不相識的陌生麵孔。大家一個個躊躇滿誌,似乎自己馬上就要坐在公司那豪華而典雅的寫字台旁,成為一個令人羨慕不已的外資公司白領麗人了。同學們七嘴八舌埋怨林丹說:“你怎麼這麼死心眼兒?放著推薦信不用,放著陽光大道不走,還不是等著落聘?”林丹隻是淡淡一笑說:“順其自然吧。”

招聘會由蘭珍總裁親自主持,秩序井然,一個個應聘者走到應聘台前,對主持人作一番自我介紹,並領到一張十分簡單的表格。同來的那群女同學都十分輕鬆地進行完了應聘程序,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省份來的年輕人,隻有林丹是最後一個走到應聘台前的。

主持招聘的蘭珍總裁問:“小姐姓名?”

林丹說:“我叫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