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我是全中國最窮的窮光蛋(1 / 1)

2005年7月30日+星期六+陰我30歲。

我沒房子,住在嶽父母家。

每天,我睡到上午十點鍾起床,煮一大碗麵條,狠狠地填飽肚子,然後出門“上班”。白天就不再吃東西了,到了晚上七點,我“下班”回家吃晚飯。

一天吃兩頓,從不例外。

我“上班”就是找一個網吧上網。上網的內容很雜,看新聞,逛論壇,或者打打小遊戲。

如果沒錢上網,我會獨自一個人到一個偏僻的地方,靜靜地坐著發呆——這也是我“上班”的內容。

總之,我會躲開人們的視線,和所有熟人玩“失蹤”。

這段時間我所有的收入來自老婆和弟弟。

老婆在一家國有運輸公司停車場上班,每個月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我每月總會以各種理由找老婆要個三兩百元,如果偶爾碰見老婆心情好,還可以多要百十元。

弟弟開了一家“公司”。所謂公司,也就一間花600元租來的辦公室,沒有產品,沒有職工,甚至連營業執照也沒有。我在這家“公司”占50%的股份,因為決定搞這個公司時,我和弟弟各出了一部分錢。公司所有的收入來自弟弟幫人家修電腦,三十五十地掙,每月基本無餘錢。盡管如此,每當我向弟弟開口要錢的時候,弟弟總是盡力滿足。

我的開銷也很簡單,每月上網的費用,每天一包兩塊錢的煙,偶爾也買幾塊錢的足球彩票。

如果碰上身上餘錢多了,我也會去找幾個在社會上認識的人“鬥鬥地主”。我“鬥地主”水平還可以,贏多輸少,但有一個月手氣太背,欠了別人兩千多元的賭債,於是我撒了個謊,讓弟弟找他朋友借了點兒錢,拿去堵了這個窟窿。

我還有一個兒子,但我基本不怎麼管,都是退休在家的嶽父母幫忙照看。兒子的開銷我會承擔一部分,一般都是打牌贏了錢,就馬上去買奶粉。

這就是我這幾年的生活,也是我最窮困的一段時間。很多時候,我都處在一種絕望的憂慮當中,不敢想象我的未來。

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也是向年輕人傳授發財之道的教科書。

2005年,主角老康三十而立,帶著老婆,脫著兒子;沒有存款,沒有房子;讀的是爛學校、破專業,一無所長;畢業後混了很多年,稀裏糊塗,不幸下崗;因為混的差,朋友都斷了聯係;舉目望去,走投無路;看見老婆就內疚,丈母娘麵前更是抬不起頭;一家三口,低聲下氣,長期在丈母娘家“蝸居”;遠在農村的老父母,還以為他在城裏混得不錯,他隻好一直逃避……他不是沒有理想,而是什麼都不敢想。

有一天,這個無權無勢又年輕的迷惘青年,靜坐在書桌前,開始全麵分析自己糟糕人生。他決定從身邊著手,去尋找最小最接近的機會,老老實實,深入一行;就在那些看似渺茫可笑的機會背後,老康一次次抓到了實實在在的金錢,並從中領悟到樸實的生財之道;他做的事,都沒有難度;他遇到的機會,是我們天天都碰到的機會;他靠最平庸的方式,日積月累,越做越大。就這樣,經過三年堅持,老康最終成為年入百萬的富翁。

老康成功的奇特之處,在於他做的事沒有任何奇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