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士雲這次來北平,是懷揣著夢想的,她已經成長了,有些事情已經看開了,現在她不在乎什麼名分不名分的了,既然愛張學良,做大老婆小老婆都是無所謂的,這次她是想表明心跡,要做張學良的小老婆。見到張學良,才知道自己太孤陋寡聞了,現在張學良身邊已經不僅僅有一個於鳳至了,還多了一個女秘書趙一荻,自己現在如果到張學良身邊,恐怕連女秘書的位置都沒有了,當年居於於鳳至之下她都心有不甘,現在如果屈居趙一荻之下,她怎麼可以接受呢?隻是這一片深情,就這樣付諸東流,太可惜了。
自己一個疏忽,讓趙家的四小姐鑽了空子,蔣四小姐很失落。北平之行她沒有做太久的逗留,和張學良長談了一次,把一些該說的話說完之後,她溘然離開北平,留下了無限遺憾。
那年,蔣履福即將由中國駐比利時使館的二秘升任駐意大利使館的臨時代辦。蔣士雲離開腳下的熱土再次踏上到異國他鄉的求學之旅,這一次她去的是意大利。她在那年的盛夏來到羅馬,蔣士雲下定決心,從此徹底忘掉張學良,她的生活中將徹底沒有了張學良這個人。
在遙遠的歐洲,蔣士雲的生活中的確與張學良沒了任何交集,但是她卻無法從記憶中徹底抹掉這個人。她發奮讀書,過去她的學習成績不錯,靠的是天分和聰明,現在學習成績更好,靠的是刻苦勤奮,隻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她才能忘掉張學良。
張少帥對所有的情人都能做到雨露均沾,蔣士雲遠行了,他卻沒有完全放下她,偶爾想起她,還會寄封書函敘敘舊情。開始的時候蔣士雲還回複,後來就不再回信了,再後來,蔣士雲去了哪裏張學良根本就不知道了。兩個人徹底斷了來往,但是心裏卻還在彼此牽掛。
失戀的人總想立即尋找到一份新的情感來慰藉傷得支離破碎的心,到了歐洲沒多長時間,蔣士雲就遇上了剛剛喪妻的中央銀行總裁貝祖貽。
貝祖貽的原配夫人剛去世,他悲傷抑鬱,到羅馬來旅遊散散心。在某個金色秋日,意外地遇上了熟識的蔣士雲,這對男女一個剛剛喪妻,一個剛剛失戀,兩個人都急需一份感情來療傷,那天的相遇讓他們產生了惺惺相惜同病相憐的感覺。同是天下淪落人,隻有你知我心,兩顆心越走越近。他們的感情迅速升溫,由彼此的同情發展成愛情,在歐洲他們私定終身,決定結為連理。
對於這樁婚事,蔣士雲的父母是極力反對的,按說女兒找一個中央銀行總裁夠風光的了,雖說是二婚,但原配已逝,續弦夫人也是一把手,家裏人是沒有理由反對的。關鍵是那時候貝祖貽已經生了六個子女了,那年他已經年屆四十,年紀也算是一大把了,女兒要嫁的不但是個老男人,還要進門給六個孩子當後媽,想想都後怕。蔣士雲主意很正,她自己決定了的事,誰反對都無效。
1932年春天,蔣士雲回國和貝祖貽在上海舉辦婚禮。
雖然一直沒有蔣士雲的消息,中央銀行總裁貝祖貽結婚的消息張學良聽說了,還聽說新娘子就是自己最欣賞的蔣四小姐,張學良的心情很複雜,有一股酸酸的醋意在心中糾結不去。那時候他的政治處境也比較惡劣,正作為不抵抗將軍忍受著各種謾罵,他想親自去上海祝福蔣士雲,又怕他的出麵會給她帶來負麵影響,就派人給蔣士雲送去了一份厚重的賀禮,表示自己的深深祝福。
張學良的心蔣士雲懂得,她其實一直在默默關注著張學良,盡管已經為人婦,夫妻是做不成了,但他們可以做一生的好朋友。人生有許多遺憾和無奈,特別是在愛情上,總有陰晴圓缺。愛情也不過兩種結局,有些人看似相濡以沫,其實是厭倦終老,有些人相忘於江湖,卻往往懷念在心。有些人注定隻能遠觀,並不代表你忘記他了,不管他過得好,還是不好,你心裏總是酸酸的難受,他過得很幸福,你會難受,他過得一塌糊塗,你更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