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被秘密押解到台灣的事沒有幾個人知道,究竟把張學良幽禁在了台灣的什麼地方,即使國民黨高層,也隻限於蔣介石等一些當事人清楚。

小弟得罪了大哥的下場,就是大哥一旦占了上位,想怎麼處置你,就怎麼處置你。大哥一不殺你,二不讓你坐監獄,這輩子豁出一大批衛兵陪著你,讓你帶著心愛的女人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至於自由嘛,這輩子就和你無緣了,畫地為牢,你走到哪兒,哪兒就是牢獄。

陪著張學良做籠中鳥,趙一荻心甘情願。

大概覺得已經到了遙遠的台灣,軍統放鬆了對張學良的監控,在新竹井上溫泉的時候,曾經有三批不速之客來這裏看望過他。

第一批就是張學良的東北老鄉莫德惠。

莫德惠曾經是張作霖、張學良在東北時的部下,張學良被幽禁,他曾三次探望。第一次是張學良剛剛被關押在浙江奉化溪口雪竇山的時候,他和幾個昔日好友進行過探視,並把張學良寫給趙一荻的遺書帶出來交給了趙一荻。第二次是在抗戰勝利後,1946年1月10日各黨派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會上中共代表周恩來提出恢複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自由。會議結束後,東北軍推舉代表看望張學良,莫德惠作為東北人士推舉的代表,到貴州桐梓探視張學良,兩個人長談了幾天,他給張學良帶去了安慰和鼓勵。第三次就是1947年元旦蔣介石公布了《中華民國憲法》和《大赦令》,東北人聯名致函蔣介石要求釋放張學良。迫於壓力,蔣介石做了讓步,允許國民參政員、國民參政會主席莫德惠代表東北人士渡海到台灣看望。莫德惠長途跋涉來到台灣新竹井上溫泉,見到了張學良和趙一荻。

一年前見麵的時候是在貴州桐梓,現在卻是在遙遠的台灣島的偏僻一隅。如果不是老蔣答應讓他來探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張學良已經被弄到了這樣一個地方。莫德惠比張學良大十幾歲,現在卻看不出張學良年輕多少。老朋友再次在幽禁地相見,百感交集。莫德惠在山裏住了兩周,分別時,張學良以一首《贈莫德惠》五言詩相贈:

十載無多病,故人亦未疏;

餘生烽火後,唯一願讀書。

這首詩中寫的是無奈,十年的幽禁生活,沒有一絲獲得自由的跡象,不讀書還能做什麼,在深愛自己的女人的陪伴下,紅袖添香伴讀書,聽上去很美,這種淒美要靠多少辛酸來支撐。揮別這對男女的時候,莫德惠看著他們消失在林子深處的身影,不禁老淚橫流。

第二批來新竹井上溫泉探視的是保密局設計委員會主任張嚴佛。

張嚴佛是奉命從南京專程赴台灣對張學良進行考察的,公務在身,目的性很強。但是寂寞中的張學良對所有來看望他的人都心存感激。那個夏日午後,他送給張嚴佛的詩依然是情深意切:

山居幽境處,舊雨引心寒;

輾轉眠不得,枕上淚難幹。

這首詩比上一首更加抒情,有了一些五代十國南唐皇帝李煜被趙匡胤軟禁時“小樓昨夜又春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失落感和積鬱激憤的情愫。“輾轉眠不得,枕上淚難幹”,這大概是張學良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那一年的夏秋時節,是張學良和趙一荻這些年來最忙碌的一段,一邊聽高山族少女們的山歌,一邊接待一撥又一撥的探視者。

第三批來新竹井上溫泉探視的是西北行轅主任張治中。

張治中本來是帶著家眷到台灣度假的,既然來了台灣,想到自己的老朋友張學良傳聞被關在這個島上,就向他的學生台灣警備司令彭孟緝提出看望張學良的想法。彭孟緝不敢答應,直到張治中一再表示“一切由我負責”,他才勉強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