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後的“簫鼓沸而三山動,旌旗揚而九天轉。……歌酣易水之風,氣振武安之瓦。海日夜色,雲帆中流。席闌賦詩,以壯三軍之事。白也筆已老矣,序何能為!”崔太守拍案而起,拍手拍的帶動了所有的人。
李藏用也大加讚揚,直誇得這文章是文筆真是叱吒風雲,氣壯三軍,一點不見老啊!
李藏用讚歎李白的文筆,就聘請他入幕。李白就憑借自己的文采,在暮年獲得了些潤筆之資,足夠他還那些酒債了。這年四月,楚州刺史表奏,有尼真如,恍惚登天,見上帝,賜以寶玉十三枚。說這是:“中國有災,以此鎮之。”群臣稱賀,於是就改元寶應。這批寶玉也確實應了驗,就在這年,這個月,玄宗和肅宗卻都先後升了天。肅宗還沒死透,宮裏就亂成了一鍋粥。最後幹預朝政的後黨都沒什麼好下場,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宦官黨勝利後,李輔國便擁立太子李豫為皇帝,是為代宗。李白在江東聽聞這件事,卻沒什麼過多的情緒。一則是這件事傳到民間之時已經是數月之後了,早已經是過時的新聞,而且值得李白掛心的,卻是在中原的戰事。
這年的初秋時節,賊勢再次複燃,睢陽再次淪陷。天下兵馬大元帥李光弼奉命出鎮臨淮。準備去收複睢陽,阻止賊軍接著南下。這睢陽這是李白多年的客居之地,特別是在與宗氏結婚之後,這一代更是成了他的家鄉,這消息傳來,李白不禁有些感慨,也有些激動。忘記了他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就想馬上趕到徐州彭城賬營之下去請纓殺敵。
聽聞李光弼是位軍紀嚴明、戰功赫赫的將軍,更加得到眾多士卒的一直肯定和追隨。李白想著,如果在他的手下效力,那麼自己這身老骨頭就算是死在沙場,也是大快人心的事。也算是償還了這一生所追求的報國之心願。於是,李白便將自己的寶劍擦得雪亮,又買來一匹好馬,氣宇軒昂的從金陵出發了。
他想著自己到了彭城,就會得到李光弼的賞識,然後自己便在軍營中建功立業,大展宏圖。可是自己還沒到彭城,卻連人帶馬一同病倒了。
李白真是無奈,想著這身子真是老了,連這點路途的折磨都受不住了,居然病的這麼沒有預兆,自己也隻是走了幾步路而已。而後,李白便心想著自己要去哪裏,是回到豫章嗎,哪有真麼忍心再麻煩宗璟呢。還是到東魯去,可那裏還在叛軍的統治之下,就連西蜀都是東川節度兵馬使段子璋在為亂做禍。
實在是無處可去了,李白不得以,將李陽冰認作了從叔,寫了首《獻從叔當塗宰陽冰》,作為見麵禮。就這樣,去了李陽冰那處去。
李陽冰熱情地接待了李白,這讓李白在窮途末路之際感到了莫大的感動。李白病的突然,也病得厲害。李陽冰就不惜重金聘請代父前來醫治,由於病的實在過重,所以一時之間很難見效。李白在病床上臥了幾個月,眼看到年底了。李陽冰正是在當塗任職期滿,必須要在年底之前回京述職,並且要聽候朝廷另行委派人員。
可是李白重病,李陽冰不忍心讓李白獨自在這裏。正左右為難,突然間想到宗氏和伯禽,就將這兩人接來,再在城外青山腳下給李白安了一處住所,留下了一些錢財,這才算放了心。
李陽冰對李白真是仁至義盡。在離去前幾日,李陽冰在李白床前,被李白抓著手好半晌。其實李陽冰知道,李白是語言無法表達對自己的感激之情,隻能用行動來證明。其實,李白也是另有相求,他想將自己的詩稿托付給李陽冰,也算是了結自己的一塊心病,並且講述了自己的平生經曆和遭遇。李陽冰聽了以後,便將李白的身世都記下來,熬了三夜寫成了《草堂集序》。洋洋灑灑一篇文章,寥寥數筆卻講述了李白這一生的榮華富貴和辛酸曆史。
走前的那日,李陽冰將這篇文章呈到李白麵前,從頭到尾念了一遍給他聽,李白那枯黃的麵龐露出欣喜之情,兩人最後揮淚而別。很是不舍。
李白的病病得奇怪,連金陵的名醫都齊呼束手無策,李白自己也以為是大勢將去了。以至於李陽冰在接受李白的詩稿時,李白像是在交托後事一般。很奇怪,李白在聽聞安史之亂完全平定的消息之時,卻不知道從哪裏迸發出來的生命力量,竟也讓李白身上病魔漸漸地退去了。
正逢早春時節,塗青山上的積雪還沒有完全的化淨,謝公池卻長出了星星點點的青草,謝公亭下更是綻放了迎春花。山鳥陣陣的歡呼聲像是召喚李白一般,生生脆響。李白拄著拐杖在院落中漫步,遠眺青山上的點點綠意,直到日暮下山,才踱步下山,看著伯禽前來接自己,有感而發,吟成了一首小詩:
“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病閑久寂寞,歲物徒芬榮。借君西池遊,聊以散我情。掃雪鬆下去,捫蘿石道行。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花枝拂人來,山鳥向我鳴。田家有美酒,落日與之傾。醉罷弄歸月,遙欣稚子迎。 ”
想必,安度晚年,就是這種感覺吧。
5.長風破浪會有時
滿園春色漸漸了卻了幽怨,而在最落寞不堪的歲月裏,有人關心照顧,又是怎樣的感動和懷念。李白的心緒,就像那漂浮的浮遊一樣,沒有歸宿哦,卻還是找到了溫暖。
李陽冰雖然對李白極盡心力,但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又會有多少錢財和能力呢。況且他那價值千錢的書法,卻在那亂世之年偏偏就不值錢。
李白為了不讓好友為難,就選擇了在暮春時節出遊宣城。宣稱現在換了刺史,而那並不是別人,正是永王曾經倚重的大將季廣琛。他現在又為朝廷所重用,不僅是宣州刺史,更是兼任浙西節度使。
李白想要試探於他,卻不想季廣琛爽快的接待了他。原來是節度副使劉某有功未敘。季廣琛卻有意讓他進朝為官,所以在第二日的餞別會上。他需要有人賦詩寵行。李白也正是巧合,做了季廣琛的座上客。李白在宴會上寫了一首長達數十韻的《宣城送劉副使入秦》。李白正想著季廣琛會賞識自己,然後未來的路就會平步青雲,可是卻沒想到宴會剛剛結束,就有人送來的盤費,打法他走。
李白愣了半晌,卻也想到了,原本這季廣琛就不應該接觸自己的,自己已經是有牢獄之災的不祥之人,而自己的經曆,又讓多少人疏遠了自己呢。
在除了北門,李白站在城牆下久久不能釋懷,便有了《北門》一詩:“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矣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從那以後,李白重遊了很多曾經遊曆過的地方。南陵已經不是當年光景,一片荒涼之中卻連曾經吃過的小飯館都已經破敗不堪了,裏麵更是空無一人。
找了間茅舍住了下來,這不眠之夜,李白將這天所見所想都寫成了一首《宿五鬆山下荀媼家》:“暮宿五鬆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重遊涇縣,也是不見故人,到了桃花潭附近的汪家村,想到當年在岸邊手舞足蹈的汪倫,心中感慨萬分。不知汪倫近日如何。桃花潭幹涸了,村民不知去向,連潭邊的荷花都已經枯萎。李白走過很多舊地,卻見到大多都是民不聊生,滿目瘡痍。哪裏才是他的落腳之地,哪裏才有他的終老之所。天地寬闊,卻不見自己的家在何處,卻不見自己的朋友在哪裏。這又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事情。
無奈之下,李白隻好去尋紀叟。那是在宣稱中,李白唯一的故友了。他想去尋求一些人間的溫情,卻得到的消息是,紀叟已經在去年過世了。想著好友紛紛地離世,自己尋求不到一絲絲安慰,想想這全宣城,竟然找不到一處可以落腳的地方。李白清淚數行,漸漸的抽噎,最後痛哭不已。
李白不禁吟絕句一首:紀叟黃泉裏,還應釀老春。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李白又去了敬亭山,那裏有他“相看兩不厭”的夥伴。這敬亭山到是風景依舊,卻也是聽的那杜鵑的聲聲呼叫,他們像是在哭訴“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可偏偏是這個時候,李白卻聽著像是在心尖上刺著的刀柄一樣。聽著心疼。李白隻好再回到當塗。幸好李陽冰的門人為李白送來些錢財,也為伯禽找了份勉強可以糊口的差事,這李白才免得在晚年還要經受饑餓之苦。
天地再清,李白卻麵臨絕境。白發蒼蒼的李白站在青山下的溪水旁,不斷地問那清澈的溪水中的倒影,“你是誰?”正是這句“你是誰”,卻道出了李白百般的愁緒和悵然。滿頭白霜的自己已經不是當年意氣風發的模樣,卻也在這歲月的長河中,滌淨了心中的種種偏執。變成了一個無欲無求的老人,隻是心中還有些傷感,滌不淨了。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在采石磯上狂歌:“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君不見直如弦,古人知爾死道邊。…… ”
一日夜裏,長江之上皓月當空,清風徐來,卻見流光萬裏,水波不興。時間已經是午夜,卻正是萬籟俱寂,江聲微微的情景,靜謐的有些不忍。這時,空中慢慢的回響起一位老人的歌聲:“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歌聲時而抽噎,時而振奮,時而悲痛,時而高昂,卻像是在敘述一直大鵬鳥兒的悲劇:那時的它曾名震四方,卻從空中被人拽下,折斷了翅膀。是他的力量不足以抗拒外人的折磨嗎?還是老天爺就是在給他這般考驗,看他是否還能再次展翅翱翔。
他嫌棄天地空間狹小,他的左袖掛滿了扶桑,他希望後人會記得有這樣一隻大鵬鳥的故事,然後向千千萬萬的人去傳誦。
孔子曾經為了出現在亂世的麒麟悲傷,而誰又會來為它,這生不逢時的大鵬鳥兒,真心實意的哭一場。這便是李白的《臨終歌》。
李白究竟是死於何年何月,至今難以確定,隻知道在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正月間,朝廷下詔命天下諸州推舉堪任禦史、諫官、刺史、縣令的人才,李白被推舉成了,官拜左拾遺,而當喜訊傳達到的那個時候,李白已經不在人世了。
李白究竟是因病去世,還是溺水而亡,抑或是失足落水、投江自盡都不得而知。隻知道自唐宋以來的十餘種碑誌傳序中,除了兩三種是病死之外,其它書裏皆是各種各樣的死因。
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也隻是說道“疾亟”。並沒有說到死因。另一位族叔李華的墓誌中也隻是說了“賦臨終歌而卒”沒詳說細節。
各有各的說法,所以,對於這位偉大的詩仙之死的真相,永遠掩埋在了時光深處,成了千古的謎團,世人難解。
李白的這一生都在懷抱著自己的政治理想,雖然屢敗,但卻不餒,雖上下追尋,但卻始終在政治上沒什麼建樹性的成就。他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李白生活的年代,正是大唐由盛轉衰、社會政治文化都在發生急劇變化的曆史轉折時期。作為這個重要關頭的見證人,李白的詩篇中也是多了很多這個曆史中的知識分子獨有的精神,那種矛盾和痛苦,他更是在詩文中體現得一覽無遺。
李白和杜甫,也就成為了那個時代站在頂峰上歌唱的卓越歌手。李白的詩篇中,抒發了很多關懷國家,關懷人民的思想,也高亢地唱出了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政治理想。他很想像大鵬鳥那樣展翅翱翔在萬裏碧空,卻不想現實非常殘酷讓人有誌不得抒,殘酷地剝奪了作為一位詩人的驕傲和信心。
李白的這一生雖然不是很開心,卻也過得極為精彩,沒有讓自己留下半點遺憾,算得上是豪傑,算得上是當世的英雄。李白的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夢想,卻在兜轉中偏離了軌跡。孤傲落寞的他留下了很多歲月的明珠供世人欣賞,而得意時候的他也會得到世人的肯定。其實不用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就算是這樣,也在唐朝的曆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足跡。
這,就是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