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的宮道,可容十車齊行。入宮的佳人香車娓娓而來,停在南門宮牆邊上,驗過車後,又放入宮道,得得聲中,有巧笑之聲和讚歎之聲音暗自傳出,引得宮道侍立的年輕小太監們不時抬頭偷看。
十個以扇遮麵的娜娜佳麗,無不是錦繡衣裳華帛纏臂,頭戴珠玉香風陣陣地往水閣中走去。當先打頭的一女著紫衣,丹鳳眼顧盼生姿,眼波流轉卻夷然不懼宮中陣勢。隨之的是藍衣飄飄,手腕上係著一方玉鈴鐺的女子,扇麵下的眼嬌俏含羞,生動靈巧。
第三位是綠衣祼裙著珠玉鞋的女子,身形柔軟,體態婀娜,行走間若扶風之柳,玲瓏浮凸。
隨之第四的則是紅紗衣鑲了銀色絲線,隨走動銀線閃耀裙擺箕張,扇麵遮住上半張臉,露出一張豐潤誘惑的紅唇。
第五的則是青衣宮裝,行走間隻沿著一條直線不偏不倚地走,舉止淑雅,如雛菊淡雅卻讓人過目不忘。
順六的則是攙著第五位佳麗側後並行,梳著精巧的芙蓉雲髻,發髻間隻插了一枝金色步搖三朵小珠花,靛藍色的裙,邁步極小,似是極為害羞。
順七的是嫩黃繡蝶絹衣,細細看去,那衣服竟然是鮫絹製就,不過扇麵大小的鮫絹就已值二兩紋銀,此姝竟然以它做衣裙,簡直是行走著的小金庫啊。
順八的則是渚色裙繡淺紫雲紋,衣袖間各繡一抹內秀海棠,扇麵遮去整張容顏。
順九的是十人中除去紫衣女外,唯一昂首挺胸之人。她邁步行來,虎虎生風,英氣逼人,甚至衣袖都是單一的白色月袍,頭上梳著簡單的髻,用一方美玉綰了,整個人顯得相當利落。
最後一位壓軸進場的佳麗卻在放帳前稍稍停留了一小會兒,一對斜眉飛揚入髻,細長的眉目中一片冷清之色。
水閣建在花園東南角,下麵是幽幽的複水,漢白玉雕的欄,沉香木做的閣,內裏布置精巧極有心思,四麵皆是琉璃窗戶,隻用輕紗掩上。風一吹,裏麵的美人若隱若現,映著琉璃折射的光,無平添兩分顏色,豔色逼人。
皇室宗親皆已入席坐定,隻餘主位的秦太和的皇上姍姍來遲,一片恭迎聲中,皇上的緋色袍衫映入眾人眼簾。皇上本生就一副俊美容顏,此刻精心梳洗後,龍行虎步間又自是威儀赫赫,清貴尊崇。
皇下左下首第一位則坐著寧景衍。寧景衍對麵是封王劉昶風,然後兩個身邊依次坐著永寧候府世子王炎,護國公世子秦校之,秦國候世子吳璉,帛山王之子林路。
秦太後一抬手,樂起宴開,宮娥翩翩而至,上著各色茶果。水閣中首位的紫衣女子則坐上琴台,雙手輕輕放在鸞鳳琴上,俏生生地道:“小女左相府魏意蘭,賀皇上成人,獻上一曲‘子衿’。”
琴音起,如綿綿細語,春花秋月,陌上桑梓,佳人如玉,娓娓而來,調輕而雅,徐而清揚,清麗中透著孤高。俏生生的和聲應聲而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偑,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聲若黃鶯,婉轉清脆,入耳清新,音音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