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帝國西部,連綿不絕的大山邊上,坐落著一個幾十戶人的村莊,這裏地處偏僻,離天元帝國最近的城鎮都還有一百多公裏。
村落邊上有一條從山裏小溪彙聚流出的大河,河對麵的半山腰上跟村子之間有一座鐵索橋,存在已經不知道多少年了,村子裏的人祖祖輩輩進城走的都是這座鐵索橋,過了橋以後才能到河對麵的山路上,沿著山路一直走就能進城了。
大家都知道這條河是從山裏來的,至於這條河流到哪裏去那就沒人知道了,不過這條河也給村子裏的人帶來了不少好處,河水能喝,而且甘甜,村民們日常用水這些全是這條河的河水,有些河水囤積而出的水潭子裏往往能打到很多的魚,每年山洪爆發退了以後水潭子裏的魚會更多,由於村子地處比河麵高很多,所以根本就不擔心山洪禍害到村莊。
這裏的村民除了有些從其它地方搬來的以外,多半都姓夏,村子挨著一條河,所以被稱作夏河村。
村民們都是靠著種地,或者是進山打獵,下河捕魚這些來維持生計,雖不富足,但至少一日三餐不缺。
村子裏有一個看起來很文雅幹淨的別院,院裏一間比較寬敞簡單的大廳之中,一張張高不過兩尺,長不過三四尺的四方形木桌前後左右整整齊齊的擺放著,每張木桌下麵都有一個蒲團,放眼看去,至少也得有二十好幾張這樣的桌子。
大廳的最前端,放著一把藤椅,藤椅邊上是一張稍微大一點的四方形木桌,木桌上擺放有茶具,茶具邊上放有一把漆黑的青鋼木戒尺。
每天清晨,村子裏的孩童都會到這裏學習,這裏隻有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很了不得,琴棋書畫,武藝詩歌樣樣精通,他教出去的很多學生都是帝國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大廳的外麵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露天場地,場地上擺放著各類習武之人練武專用的道具,刀槍棍棒,人形木樁,雖然看起來簡單,但也算是一個練武場地。
在這個別院裏,還有數個簡易的房舍,每個房舍上都掛有一個木牌,木牌上刻著各自房舍主人的名字。這個別院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功名院!”
功名院的這塊牌匾的來曆可不簡單了,據說是這裏主人的大弟子,憑著畢生所學,一朝中武考,成為了帝國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廣受帝國重用,官拜一品大員三軍大都統一職,十年衣錦還鄉,拜謝授業恩師時特立“功名院”這一金子牌匾。
功名院的主人是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不過老人不是村裏的原著村民。
二十多年前,老人帶著五個孩童來到夏河村,並在這裏開辦起了私塾,給村子裏的孩子們傳授知識,教他們禮儀和為人之道。
老人知書達禮,滿腹經綸,為人處事很是和藹,總是能很好的調解村民們的很多日常糾紛,而且公道,合情合理,所以很快獲得了村民們的認可與尊重,老人自稱姓嚴,村民們就都尊稱他為“嚴夫子!”
當年嚴夫子帶來的五個孩童,如今都學有所成,走出了村莊,身居最高位的自然是前麵提到的那位天元帝國三軍大都統嚴克,其他有三位也都身居高位,有一個是天元帝國有名的富商嚴銘,其他兩位也是帝國官品不低的政界官員。分別是相州府案嚴傑和江城城主嚴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