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了,然而,此時他已對呂後以及呂氏家族的強大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他此時擔心的不僅僅是他最心愛的女人的問題了,還擔心自己死後,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能不能保得住。

心狠手辣,這是劉邦對呂後的最終評價。他已敏銳地感覺到,他死後呂後將是對大漢江山威脅最大的人。太子劉盈不但懦弱,而且尚年少。他繼位後,呂後獨攬大權也是必然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病危中的劉邦對呂後極為反感,甚至一見到呂後就會怒氣衝天。

當然,呂後雖然在某些方麵心狠手辣,但也並非一點情義也沒有。為了醫好劉邦的病,她花重金請來了南山的一個神醫——華太仙。

“隻要陛下還沒有咽氣,我就可以治好他的病。”神醫一出手,果真不同凡響。

如果這個華太仙真能把已病入膏肓的劉邦治好,那麼,中國古代最牛神醫的帽子就該從華佗頭上取下來,戴在他頭上。可惜的是,劉邦並沒有給這個華太仙表現的機會。劉邦拒絕接受他的治療,也許是他在人生的最後關頭不想再欠呂後的人情吧!

劉邦非但不想接受呂後的人情,而且還在病榻中想出了兩個治服呂後的絕招。他甚至有些自負地認為,這兩招能夠確保大漢江山在自己兒孫的手上世代傳接下去。

第一招:簽訂白馬之盟。

前文已提到,劉邦行軍打仗的本事不怎麼樣,但他最大的優勢就是會拉攏人,而他拉攏人心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拜把子。

不管什麼人,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也不管白天還是夜晚,隻要劉邦認為這個人有利用的價值或者說有挖掘的潛力,他都會主動和人拜把子,結為異姓兄弟,以後就是靠著這層“兄弟”情義闖天下。

當初項羽就是這樣上了劉邦的賊船的。他和劉邦那一拜,便把天下這大好江山拜給了別人。而在這個關鍵時候,劉邦隻得又使出了這一絕招,隻是稍稍改了一下,把“拜把子”改成了“飲血酒”。

他把朝中重臣召進宮來,然後叫人殺了一匹大白馬,再把馬血混合成血酒擺在眾人麵前。劉邦端起酒杯,鄭重宣了兩重誓:“國以永存,施及苗裔。從今而後,非劉氏而王,非有功而侯者,天下共擊之!”

第一條的意思是說大漢王朝是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歸是大家的。隻要國存在一天,在座諸位的子孫後代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大漢帝王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總而言之,劉邦給大家吃了一粒定心丸:隻要劉家人有肉吃,他們這些“高管”肯定會有湯喝。

第二條的意思是大漢王朝的皇位隻能由我劉氏直係來繼承,有妄想篡位者,妄自尊大者,大夥直接上刀劍而誅殺,殺死叛逆者不償命。大漢王朝的諸侯王隻能是由功臣或是功臣之後來當,沒有功勞之人如果擅自坐上去,大夥直接上板磚猛砸,砸死陰謀者不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