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書外梨花開何時(1 / 1)

卞陽被譽為花城已是有幾百年的曆史。之所以有花城之稱,源於卞陽城內大部分商人從事關於花粉、香薰類生意,因此會養許多品種不同的花。然而三百多年來,卞陽城內雖有各類奇花,卻獨獨不見最為尋常的梨花。野史中曾有簡略記載,三百年前,祁王祁華下令將卞陽城內所有的梨樹全部移栽於翎地,並且下旨,卞陽城內的百姓不得私自栽種梨樹,至於緣由野史中隻字未提。

晚春時候,相思亭外的櫻花便會隨風碎落滿地,每逢此時,總可以看到一個穿著白衣長衫的老者在亭中說書。聽卞陽城的老人們講,說書人每逢梨花謝落之時都會在相思亭中講述關於祁王的那段故事,已持續了三十餘年,雖然聽書的人並不多,但說書人每每都講得有聲有色。

其實,關於祁王,正史上詳細記載了他輝煌的成就,可是關於他的後宮,史書隻是寥寥記載。

隻知,他一生隻寵愛了一個女子——連妃,可他又未曾封立皇後。他逝世前,選擇的卻是與被他打入冷宮的翎國公主蘇慕槿合葬一墓。百年來,人們對於祁王和慕槿公主之間的糾葛,也隻是在這種民間說書中偶爾聽到,至於它故事的真偽,卻無史書可考……

一樹繁花、一杯清茶、一把折扇,說書人坐在石凳上款款道來……

據史載,五百年前,由於殤君的酒肉池林、寵信奸佞,致使官道腐敗,政局****。至此,眾多附屬於殤君的王孫乘機舉旗反叛,自立為王。由此,開啟了兩百餘年的戰國紛亂局勢,而在這期間,眾多實力薄弱的城郭則被軍事強國所兼並。於是,在殤君之後的兩百年後,剩下以祁國與翎國為頭領的兩大鼎立國家之間相互較量,兩國雖明目上交好,暗下卻也是各使手段。

這年春末,正逢祁國卞陽城十年一度的梨花節,祁國君王祁宇文便下詔書邀請翎國國君蘇亥前來共度梨節。明上是邀約賞花,暗則是為了打通潛在翎國的內應。

原先,由於領土爭端,翎國與祁國附屬國祁晉結下仇怨,翎國打著整理邊境****分子的旗號討伐祁晉。在這場戰役中,由於祁國內部高級機密外泄,導致翎軍大敗,軍事損傷慘重。這之後,翎君便下詔對國內大臣行蹤皆采取嚴格監製。

祁國由此難以接收內應的消息,於是舉行這場邀約,一則可以和內應相接,二則可以探探翎國的底細。翎君也自知祁王這次邀約的目的,倘若拒絕,不僅是明上和祁國起衝突,還會有損國家的威勢,反倒便宜了祁國,思前想後,翎君謹慎的選擇了赴約。

翎君蘇亥共有五子一女,二子蘇允逸為人寬厚,自小聰慧、極善治國之道,翎君在他身上寄托了很重的厚望,這次的赴約翎君深知艱險萬重,出於對蘇允逸的保護,最後決定帶著會武力的大皇子和五皇子前去赴約,於是便招來兩位皇子商應。

大殿內,雖布滿各種軟玉金器卻又不失一種莊重素淨之美,泛綠的綾羅絲帳隨和風輕揚,空蕩的宮殿,翎君緊緊凝視著壁上翎國的疆域圖,殿外的鳥鳴聲清晰可聞……

“陛下,兩位皇子已在殿外候著。”身著三繞曲裾的侍人稽首道,入迷的翎君遲疑了幾許便揮了揮手,侍人禮後緩步退出殿外。

隨後,兩位皇子踱步進入內殿稽首,“允之見過父王”大皇子蘇允之話音未落五皇子便道:“允淡見過父王”,翎君才緩緩轉過身來。

“昨日,祁王下帖,邀孤王前去卞陽賞花,允之、允淡你二人同父王前去赴約,如何?”翎君邊說邊跽坐於王墊。

“允之聽隨父王。”兩個互看了一眼,各自都明白翎君的心思,隨後允淡也回了句‘允淡也是’。翎君點了點頭,拂了拂袖道:“下去吧。”

“是。”允之和允淡再次稽首,同聲道。

慕槿和宮女捉迷藏時路過大殿,見兩位哥哥從外殿走出,慕槿急忙躲在殿門不遠處的大木柱後麵,允之嚷道:“父王真是偏心,無論何時都隻會想著他的允逸,隻有這種墊背的時候才會想到咱們倆,什麼梨花節,我們不過是……”允之話音未落,允淡急忙用手捂住允之的嘴,四顧盼了盼道:“你小聲點”,隨之,兩人的身影漸行漸遠,離出了慕槿的視線。

“梨花節?”慕槿嘟囔著嘴,邊思考著邊從木柱後走出。

“難道父王和哥哥是要去祁國看梨花?”慕槿歡呼著拍起了手,隨後又沉寂了下來,往殿門內望了望,心想著:若是求父王帶上我,父王定是不會同意的,怎麼辦呢?慕槿撓了撓頭,又探了探殿內。

“哈,有辦法啦!”些許後,慕槿欣喜的叫了起來,隨即又用手捂住嘴,悄悄望了望殿內後,就輕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