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紹項目主要活動:一期項目:婦女健康教育、健康飲水、增補項目、緊急救援;二期項目:修路、修橋、小額貸款、建村衛生室以及相關培訓等。

(2)項目的整體思路與線索:由婦女組織婦女學習小組→建立婦女網絡→培養婦女骨幹→健康教育學習→建立社區健康發展基金→成立管委會→實施小額貸款→選村醫→建村衛生室→衛生室的管理→健康醫療服務→健康教育宣傳→持續的婦女健康發展

(3)理論支持:賦權理論、社會性別、婦女能力增長

(4)關鍵環節:婦女骨幹培訓、婦女健康小組、婦女領袖才能培訓。

2.介紹項目經驗:

(1)有理論框架(理論背景)的支持一清晰的項目思路;

(2)有社區基線調查作為參照;

(3)有明確的項目理念與手法指導:社會性別、賦權、可持續性、參與性、倡導性、婦女參與社區事務的能力;

(4)有主線:通過婦女健康教育這條線使參與性、社會性別和可持續性得到體現,將各項目活動聯係起來。

3.項目分工與角色:

(1)研究會在項目初期是作為較強的項目推動角色出現,後來隨著項目的進展,由“外輸”到“自選”,由“強勢”到“弱勢”,由“硬”到“軟”,由“實際需求”到“戰略需求”,直接作用逐漸弱化和“淡出”,更多的是想通過各類培訓和項目活動的介入與管理方式的改變等手段將能力傳遞給社區其他相關群體。

(2)縣項目辦(縣婦聯),扮演“溝通、協調”作用。

(3)鄉項目辦,承擔了更多的執行職責。鄉項目辦人員組成書記牽頭,2名幹事分別負責兩個項目村。

(4)婦女健康教育骨幹,她們是根據自然組、分片後的小組選舉推薦而產生,她們在前期婦女健康教育和正在執行的修路、小額貸款及健康基金管理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女村民參與了健康教育的相關活動。

(5)男村民(包括村幹部)也起到了不少作用。當然,婦女健康教育對男村民也有不少的影響,使他們感受到婦女帶來了資源,對調整權力關係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4.項目中遇到的困難和需要探討的問題:

(1)小額貸款的管理問題:希望婦女能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從事小額貸款的經驗和知識儲備不足。

(2)婦女骨幹:在培訓機會等資源占有方麵過於集中,是否會引起資源分配上的不公平。現在推選出新的婦女骨幹可改稱為婦女積極分子。這樣可能會避免男權中心的另一種形式——女權中心的出現,使婦女骨幹在婦女或村民中形成新的權力金字塔。

(3)貸款利息:現在貸款利息和還款周期都是由村民經過參與式討論確定的。利息較低。前期貸款的低息是為了鼓勵村民貸款的積極性和推廣貸款項目,因為村民的自信心和能力是要在項目中培養的,尤其在對連貸款的信心都沒有的情況下更需要給予更多的激勵。

(4)小型基建項目中男、女村民的參與問題:這類子項目大都由招標進行,村民隻能起到監督材料和工程質量的作用,其它方麵參與較少。

(5)前期項目中婦女健康小組的可持續性:因健康學習缺少新的內容,小組出現渙散的傾向,現在想通過貸款項目將小組網絡持續下去。

(6)貸款給誰的問題:對特困戶的貸款如何進行。

(7)對婦女發出的聲音是否應該給予回應的問題:在項目執行中確實存在鼓勵與限製之間的矛盾。有一村組婦女骨幹聯名申請飲水項目,但本期項目設計已完成,暫無法執行。

(二)西南項目領隊薛金玲闡釋本次考察的核心和原則:

1.學習經驗;

2.思考問題;

3.項目訪點的觀察者;

4.交流的氛圍和寶貴的反饋。

(三)提問與討論:

·基金管理委員會和婦女骨幹之間的關係如何?

·婦女骨幹是早期的稱呼。基金管理委員會在人員組成上幾次磋商,最後產生的委員會成員都是婦女骨幹。

·早期和縣、鄉地方政府的協調與合作是怎麼切人的?

·早期是作為婦女健康教育項目進入的。關注婦女健康是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麵,項目誰都支持。

·怎樣在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中貫徹項目理念?

·以培訓為主,將包括各部門在內的相關群體納入到項目中來,通過參與式項目需求評估、項目設計、項目培訓、項目管理體現、理解參與性。層層推動也可增強相關群體的廣泛參與,不光是緩解技術操作上的困擾,也利於理念的傳播。通過項目過程共同體會參與性、社會性別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尤其是訪點過程及之後的交流、溝通,以及具體工作手法的影響。

·對於項目來說,到底是更注重項目的成效,還是更注重社區的持續性?

·雖說一直注重持續性、關注過程,但實際上也在乎項目的目標和成果。

·管委會成員主要都是婦女骨幹,男村民的態度?

·男村民尤其是村委會起監督、協調作用。

·基建項目的撥款?

·縣上控製、鄉上使用,村上監督、研究會撥款。

·村上對研究會項目計劃有沒有不支持、不理解的地方?

·有,比如為建衛生室而進行的村醫選舉,這次訪點的時候會感受得比較明顯。實際上是不同利益的討價還價與積極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