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老宅疑雲(1 / 2)

濟南離開封也不算太遠。全國政報工作會議會期三天,一開完會,叔侄兒倆就坐汽車從濟南直奔開封。

折騰了頭十個鍾頭,兩個人在天擦黑時趕到了姬家寨。

姬春也有些日子沒回老家了。他老祖祖也就是我姑奶,看到這次外孫子、重孫子都回來了,那個高興勁兒啊!

姑奶顫巍巍地挪著她的三寸金蓮,指揮得他的大孫子趙誌鵬團團轉,又是殺雞和麵,又是擇菜炒蛋。

一通忙乎,等坐下來端起酒杯都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

每次回河南老家姬家寨,最讓項莊感到頭疼就是這吃飯。

說是吃飯,哪顧得上啊,全喝酒去了。一頓飯吃下來,除了幾口涼菜外,滿肚子都是燒酒。

今天也不例外,一頓大酒喝下來,喝得項莊又是迷迷糊糊的,一覺就睡到了第二天十一點多。

胡亂吃了點東西,項莊就叫上表哥和姬春,三個人一起去看寨子深處的老宅。

自從搞那個什麼新農村建設後,寨子裏的大部分人家都在寨河外麵幾百米處,集中起了紅磚水泥鋼筋樓房。

表哥家在寨子裏算是家境過得比較殷實的人家兒,在新農村建設劃定的地盤裏起了一棟三層小樓。

小樓外牆還貼上了棗紅色的瓷磚,裏麵的水電、家私、家電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除了衛生條件差點兒,其他方麵已經和城裏的人家差不多。

出得小樓走了大概不到五百米,就進到寨子裏了。

自從侯宏偉他們那次搶救保護古村落的文件下發後,姬家寨裏麵的原住民已經差不多全搬出來了。剩下的一些不是做旅遊生意的,就是古村落保護機構。

寨子裏麵的老房子,也采取了以舊修舊的方式修繕了一下,一眼望去,還真有點古色古香的味道。

聽表哥姬誌鵬說,自從寨子被納入國家級古村落保護計劃後,國家專項劃撥了一筆款子,市裏和省裏都配套劃撥了一些資金做保護性修繕,還搞起了古寨旅遊生意。

雖然旅遊生意也做的不咋地,但畢竟到了年終家家戶戶還是可以分到一點分紅。

當然,與江南地區那些開發保護利用得好的水鄉古鎮相比的話,姬家寨的開發利用還是屬於初級階段。

姬春前些日子剛從上海出差回來沒多久,在上海出差期間,按照慣例會務上安排與會人員,參觀了上海附近的周莊、烏鎮幾個著名的江南水鄉古鎮。

再看到家鄉姬家寨這副模樣,姬春頗有感觸地說:“真是糟蹋了這個古寨子了!要我來搞的話,我會讓它變成一座北方的烏鎮。”

他爹趙誌鵬,從來就和這個他眼中的“逆子”都不對付。

聽姬春這麼隨口一說,就立馬忍不住開口罵道:“就憑你?笑死個人了,你哪來那麼多錢?你有本事兒能管好那麼多號人嗎?”

在這個北方倔漢子的眼裏,他這個“逆子”仍然是那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頑童呢!

豈不知,曆經少林武校和武警指揮學院的讀書,已徹底磨練並改變了姬春的性子。

特別是隻身闖蕩廣州的幾年曆練,就象是一副催熟劑,快速地使姬春成長為一個剛毅不屈地男人。

項莊看著這對兒從來就不對付的父子,笑嗬嗬地說道:“鵬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姬春這幾年變化很大哩!他幹的好多事兒我都很佩服。”

姬誌鵬聽項莊這麼一說,似乎看姬春的眼神也沒剛才那麼硬了。但嘴上還是來上一句:“眼高手低的貨!”

項莊說:“那可不見得,如果有機會讓姬春試試,我倒覺得說不定還真能倒弄出一個北方烏鎮呢!最起碼也不會比平遙古鎮差吧。象咱姬家寨保護得這麼完整的古寨子,我看不要說在河南省,就是放在整個冀魯豫皖這幾個省份,也是獨一無二的。”

說話間三人就來到了項莊家的老宅前。

項莊家的這座院子攏共有七間舊房子,三間堂屋座北朝南,一左一右各有兩間偏房。

這些房子項莊自打記事兒起印象中就是破破爛爛的,不是今天這間屋漏雨了,就是明天那間房梁朽爛了,反正就沒利索過。

雖說看起來破敗不堪,但也還隱隱約約還能看出當年殷實家境的模樣。

牆是青磚白灰一砌到頂,頂是一色黑色魚鱗瓦片兒覆蓋。

院子西邊兒靠牆跟兒的那一塊兒空地上,幾株美人蕉還在那裏瘋長。

一棵刺月季雖然無人打理,卻也長得蓬芼惺忪。

十幾朵豔紅的月季花兒,放肆地綻放在寂寞的院子裏。

美人蕉和刺月季還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項莊在城裏讀中學時,從學校的花池裏偷偷拔出來帶回家的。十幾年了,花兒還是沒心沒肺地在這兒瘋長,花兒開了又泄了。春去春回不見老,人走人歸容顏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