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老套的“橋段”(1 / 2)

春去春又回,花開花又落。轉眼間,項莊調任辦公廳副主任兼任雜誌社社長,也有兩年多了。

時光的輪回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就像一首歌裏所唱的那樣,人們都在想問“時間到底去哪兒啦?”

烏首又添冬日雪,閑上心頭偏說忙。項莊靜下心來的時候,也在問自己,自己的“時間到底去哪兒啦?”。一天到晚看似忙忙碌碌,深陷於雜誌社裏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具體事務中,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過來了。

這期間,項莊工作上也算是順風順水。

雜誌的內容、版麵以及可讀性等方麵,與前任相比都有天壤之別,這一點也得到了廳裏上上下下的認可與讚許。

上次去濟南開全國政報工作會議,項莊還捧回來一個全國政報評比的一等獎。

姬春負責的廣告發行部那塊兒就更不用說了,這家夥好像天生就是塊搞公關、拉讚助的料。

來雜誌社沒多久,姬春就和廳裏那幫有權有勢的部門的頭頭腦腦們混得爛熟,他和秘書處那些個處長們的關係,甚至比項莊還要熱絡。

因此,雜誌社要拉上廳裏那幾個業務處室的“虎皮”,讓他們出麵幫忙拉個讚助啊什麼的,那夥官老爺們好象也都十分樂意。當然,前提是你得給人家好處。這不是說你就一定得拿錢送物,如果說你真當眾這樣做的話,人家還會和你翻臉。姬春一般的做法就是,向這夥兒人索要稿件。也不管是講話稿也好,還是個人的一些抒情懷感的散文也罷,哪怕是一首小詩,姬春都會興高采烈的、如獲至寶地把它們收入囊中。然後,就將這些稿件一股腦地刊登在雜誌上。稿費的發放上姬春也是很講究的,比如說隻要是處座們的稿子,他都會建議社裏盡量提高稿費標準。對一些是秘書處一般人員撰寫的稿子,姬春都會把處座甚至廳領導的名字也署上。總之,雜誌社和廳裏麵的那些重要強力部門,這幾年下來基本上是結下“對子”,甚至可以說是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有錢眾人幫忙賺,發錢大家一起拿。

由於廣告讚助這一塊業務做得比較好,這樣一來,雜誌社的經費就比以前還要寬裕不少。

經費寬裕了,大家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了,相應地雜誌社內部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作為雜誌社的一把手,項莊是可以“一支筆”簽字報銷的。

自從當了廳副主任兼雜誌社的社長後,項莊感覺腰杆子都硬了不少。

以前,在秘書處的時候也少不了又許多應酬,但那都是別人買單。

現在大不同,凡是有此類活動,項莊幾乎都會說:“兄弟們,都別爭!我來吧!”

這時,姬春就會悄沒聲的把單買好。根本不用項莊操心,他隻需要大筆一揮,拿到社裏的財務上報銷即可。

光是這一點,就讓項莊唏噓不已,怪不得這麼多人爭先恐後地過這個獨木橋呢!

原先,廳裏就給雜誌社配了一台快要報廢了的金杯麵包車。

社裏用車很不方便。

有時工作中確是需要使用小車時,不得已就向廳小車隊那幫大爺們借用。

如果按照程序填單申請的話,十有九回是申請不到的。

沒得辦法,項莊就隔三岔五地要請這幫“司長”們搓一頓,或者送幾張購物卡什麼的。

雜誌社經濟上寬裕後,項莊第一個想到的事兒就是賣車。

有錢就是好辦事兒!

從打報告給廳裏審批,到車子上牌落地,才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兩台嶄新的汽車車就停到了雜誌社的車庫裏。

經請示秘書長,一台邁騰2.0配給項莊專車使用,另一台16座的豐田麵包工作時間作公務用車,上下班兼作職工通勤交通車。

社裏日子好過了,項莊也沒有忘記廳裏。

項莊來雜誌社之前,每一年的春節元旦五一國慶這四大節,是肯定要給廳裏上下表示表示意思的。

項莊到任後,除四大節之外,象元宵啊冬至啊清明啊中秋這四小節,也算成了需要表示的例牌。

表示的意思也不多,就是幾張購物卡啊什麼的。

但有了這個心意,再找人家幫忙就是不一樣。

以前項莊上下班是來去匆匆,廳裏幾百號人也沒幾個認識他。即使為數不多的幾個認識他的人,遇到了也隻是點一下頭而已。

現在大不同了。

在單位裏,隻要是項莊出現的地方,必定有人會不停地給他打招呼。

這些打招呼的人裏麵,有些麵孔項莊根本就不認識。

就連姬春這兩年間也發生很多變化。這不光是說他經過機關工作生活的磨礪更加成熟達煉,關鍵是姬春戀愛了。而且,他的戀愛對象還是他以前在新快報時的同事,那個以前看到姬春愛答不理,一天到晚傲嬌象一開屏孔雀的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