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專家鑒寶之二(1 / 2)

錢研究員的侃侃而談,成功地引起了大家對青銅鼎鑒定技術的廣泛興趣。他心滿意足地看了看翹首以待他繼續高談闊論的聽眾,繼續說道:“下麵我們再來看看這支鼎的銘文吧。從這支鼎的出土地點、造型以及銘文字體風格看,應為戰國中晚期魏器無疑。許老板,你注意看這兒,這鼎上的銘文有18個字,這個‘工師、大夫為合文’,你數一數‘九年,承匡令#、工師贛、大夫櫻、冶期鑄、容四分。’是不是十八個字?你可莫小看了這鼎文,這可是一字一千金啊!”

“從你們拿的這支鼎的造型以及銘文字體風格看,應為戰國中晚期魏器無疑。鼎的銘文也清楚地說明,其鑄造時代應為‘梁九年’,也即魏惠王時期;主造者為‘工師贛’。銘文中“工師”兩字合文,是三晉地區兵器刻辭的書寫特征之一。銘文中“冶”字,在三晉地區還有■、■、■等形,諸如此類俗體、簡體字形,複雜紛亂,代表了戰國時期文字的特征。因此,我從這支鼎的出土地點、造型以及銘文字體風格看,應為戰國中晚期魏器無疑。”

錢研究員的這段話姬春是全聽明白了,這和上次鈡叔說的幾乎一模一樣,隻是鈡叔可能限於知識結構和鑒寶實踐經驗,沒有錢研究員說得如此深刻透徹而已。

正當姬春還再回味著錢研究員剛才那段精彩絕倫的獨到鑒定,憧憬著他們挖出來的這支鼎到底價值幾何時。

這時,卻聽到錢研究員突然大聲說了一句:“哦!我想起來了。這件青銅鼎史書上是有記載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好象當時魏國魏惠王造的是一對。”

“對。沒錯。史書上講的很清楚,這樣的鼎梁惠王是鑄造了一對。”

“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說起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惠王,你們都不一定清楚。但一說起商鞅變法來,大家肯定都知道。”

看到在座的各位紛紛點頭,錢研究員接著說道:“你們都知道商鞅在秦國成功地實施了變法,從此秦王朝走上了興旺發達直至統一全國之路。但我敢肯定,你們在座的絕大部分人都不一定知道,商鞅原本是魏國人,就是因為這個魏惠王魏惠王有眼不識泰山,錯過了商鞅這個改變兩國命運的關鍵人物,才使原本強盛於秦國的魏王朝走向衰落。”

地產大佬吳偉祥請來的錢研究員是什麼人?當然是學富五車的史學泰鬥級人物啦!今天難得有這麼個場合在大佬麵前顯擺,錢研究員理所當然不會放過掉書袋的機會了。

曆史故事講得確是有點長,連姬春也都聽得快睡著了。

為了節省各位看官的時間,我們就把錢研究員所講的曆史故事,總結個梗概吧:

說是戰國時代,魏國經曆了魏文候、魏武候父子兩代人的努力,成為戰國第一強國。這兩代君王實行富國強兵戰略,抑製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而到了魏惠王時,他發動的戰爭雖多,卻未能取得太大的實質性戰略進展,反而結仇於盟友、諸侯,魏國在各個大國的夾擊中,國力枯竭。而商鞅呢?原本是衛國貴族,曾經是衛國王子的孫子,於是人稱公孫鞅或者衛鞅。公孫鞅曾經在魏國宰相公叔痤門下做事。公叔痤很受魏惠王信任,為魏國出力很多。而其中就有不少建議是商鞅提供的。當公叔痤年老染病時,就想著向魏惠王推薦商鞅,既可以回報商鞅,也可以讓大魏繼續它的輝煌。魏惠王知道宰相大人快不行了,就前往探視。魏惠王很悲傷,公叔痤很感動。兩人一番交談之後,魏惠王屏退左右,和公叔痤說起了悄悄話。魏惠王問:“萬一您老逝去,之後由誰來主持國政,我遇到困難又該和誰商量呢?”公叔痤說:“大王不必擔心,我的隨從中有一名叫做公孫鞅的,年輕不大,可是卻有奇才,希望您能夠充分信任他,把國家交給他來治理吧。”看到魏惠王臉上露出狐疑的神色,公叔痤歎了一口氣,說:“如果大王您不能任用公孫鞅的話,那麼也請您在我死後把他給殺了吧,千萬不能讓他離開魏國。一旦他投奔別國,就將成為魏國的大敵啊。”魏惠王又吃了一驚,真的有這麼嚴重嗎?魏惠王看到公叔痤喘息連連,也就敷衍了幾句,說著好好好,離開了。等到魏惠王走後,公叔痤派人把公孫鞅叫來。為了國家,自己不能不建議大王殺掉公孫鞅;可是兩個人交往多年,也有了情感,想想又覺得很不忍心。公叔痤就告訴了公孫鞅這件事情,希望他連夜離開魏國。可是,公孫鞅淡淡一笑,說:“先生不必擔心,大王既然不聽您的話重用我,也就不會聽您的話殺掉我。我會等到一切辦妥之後,再離開魏國的。”公叔痤一聽,再次發出歎息。果然,魏惠王回到王宮之後,就對身邊的人抱怨,老宰相果然是病的糊塗了,竟然讓自己任命一個無名小輩來擔任大魏國的宰相,這不是兒戲嗎?剛勸寡人重用公孫鞅,一會又勸寡人殺掉公孫鞅,簡直不知所雲!一直等到多年之後,公孫鞅在秦國遇見了秦孝公,實行變法,使得秦國國力大增。後來,公孫鞅率領秦國大軍進攻魏國,俘虜了魏國的公子卬,才讓魏惠王回想起有這麼一個人物。魏惠王歎息:“哎呀呀,我悔恨沒有聽公叔痤的話啊。”那麼魏惠王是為何歎息呢?很簡單,多年來秦國一直是一個弱小的國家,隻能依靠掠奪來獲得生存,根本和實力強大的魏國不能相比。可是時隔多年,秦國竟然鹹魚翻身,擊敗了當時的天下第一強國魏國,實在讓人意外。而改變兩國命運的關鍵人物,就是公孫鞅。當龐涓推薦孫臏的時候,魏惠王錯過了。當公叔痤推薦公孫鞅的時候,魏惠王又錯過了。魏惠王一生經曆了魏國最鼎盛的時期,但是也是在魏惠王在位時,經曆了魏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失敗,竟然被秦國打的隻能夠遷都大梁,就是今天的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