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危情七日之七(1 / 2)

項莊後來也慢慢想通了,之所以產生上述問題,究其原因也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一個就是幹部考察失真失實。目前普遍存在“不用幹部不考察”,“用幹部時才考察”的問題。在幹部考察階段,由於考察的範圍窄、方法簡單,多數是找人談話,加之主要是了解被考察對象的工作圈子多,考察生活圈、社交圈的情況少,整個考察過程走馬觀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對幹部缺乏全麵了解,而很難及時發現幹部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有的即使在考察中聽到一些反映,也因缺乏具體線索,在短時間內難以調查清楚。對幹部“德”的考察缺乏有效辦法,難以了解到真實情況。另外,一些考察人員素質不過硬,識人水平不高,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沒有查深查透,對一些重要情況沒有調查核實,也使一些“帶病”幹部得以順利通過考察關。

二是把握用人標準有偏差。德才兼備曆來是我們黨選拔任用幹部的原則,但近年來,一些地方在把握用人標準上自覺不自覺地出現了偏差。有的認為市場經濟是“能人經濟”,用人隻要看“才”就行了,有德無德的無關緊要。一些地方特別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急於改變落後現狀,在用人上片麵強調大膽起用能幹“大事業”、“敢闖”、“敢幹”的“開拓型”幹部,而對幹部的“德”重視和考察不夠。有的明知一些幹部在“德”方麵有問題,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一些在某方麵能力較強但政治素質很差、思想作風不良的人選拔到了領導崗位上。

防止幹部“帶病提拔”,涉及到諸多方麵,其中,把好選人用人關是個關鍵。項莊自己認為,把好選人用人關其實也不難,隻要在考察任用過程中注重以下三個環節,就不會太走樣。

首先,要看主流,也看小節。許多時候,人們隻強調看人看主流,放鬆了小節,忽視了“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其實,小節更能反映出一個人是認真做事還是遊戲人生。因此,識人選人要從細微處著眼,從主流上把關,真正把那些“善小而為之,惡小而不為”的人選出來。

其次,聽其言,更觀其行。在選人識人時,要注意分析說者的動機,看他是言為心聲,還是口是心非。看他的行動,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還是投機鑽營,敷衍塞責。對能說能幹的,全麵考察;對幹多說少或隻幹不說的,重點考察;對說多幹少或者隻說不幹的,不予考察。

再次,看關鍵,也看平時。關鍵時固然能展示一個人的性格,但平時更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質。評價一個人,要以其平時表現為依據,以關鍵表現為標準。看獨處時,是嚴以律己,還是放縱自己;看對領導時,是實事求是,還是好大喜功;是前後一致,還是極盡表現;是自自然然,還是處處示好。看群眾口碑,是眾口稱讚,還是毀譽參半;是愛護有加,還是千夫所指。看逆順境的表現,是表裏如一,還是得誌張揚;是始終如一,還是悲觀失望;是氣定神閑,還是心浮氣躁。看學識,是有真才實學,還是誇誇其談;是有獨到見解,還是人雲亦雲;是促進了工作,還是表現了自己。具有了識人的本事,還需要深入實際,否則,隻是紙上談兵。

因此,在選人用人時,身要到。所謂身到,就是到實際中去,到一線上去識人選人。老坐在機關,老浮在麵上,定然識不準人,選不好人,甚至還會出現以道聽途說為依據,浮光掠影看表象的現象發生。心要到。是不是可選之人,平時就要多留心,不能到用人時才緊抓瞎選,現打鑼鼓現開張。隻有做到了心中有數,手上有活,才不至於選人薦人時看走眼,點錯譜。眼要到。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是哪方麵的人才,其長處是什麼,短處又如何,要進行多角度地觀察。手要到。就是隨時記錄,將遇到的人才,分類歸納,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心中有譜。口要到。在幹部考察中,既要與“心儀”的人才交談,又與“有看法”的人才溝通,努力做到準確識人,公平人。規行矩步,科學選人要做到這一點,最緊要的是按章辦事,依據《幹部任用條例》選人用人。要用好的標準選人。一是政治標準,二是能力標準,三是群眾認可。,四是廉政標準。根據這些要求,在選人用人時,認真按程序選人。動幹部不唯票是取,防止一些人千方百計打招呼、拉選票;不內定人選;不進行點名考察,防止一些人絞盡腦汁拉關係、跑門路;不錄用誇誇其談的人,防止埋頭苦幹的人受到打擊;不使常跑的人得到升遷。要用好的製度選人。製度帶有根本性、穩定性、長期性和全局性。用製度選人,可以好中選好,優中選優。而靠某些人選人,可能選好官,也可能選庸官,甚至貪官。因此,在用製度選人上,可以考慮實行推薦責任製,實行了署名書麵推薦。推薦人才的,授予“伯樂獎”;推薦庸才的,追究連帶責任。這樣,增加了推薦者的責任感,從而形成了慎重薦人、薦者必才的良好氛圍。實行考察署名責任製,促使考察者下真功,講實話,把真正的人才考察上來。實行了選人用人責任追究製,考察人肩上有責任,在選人用人時,就會反複掂量。這樣,就會小心推薦,細心考察,慎重選用,對人對己對事業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