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春講到這裏,他又看了一眼那個楊文建。他注意到楊文建的眼神裏分明多出了些閃耀的火苗,姬春知道他這段話,已經成功地引起了這個桀驁不馴的海歸的關注了。
姬春繼續說道:“來北京之前的一段時間裏,我也是臨時抱佛腳,查閱、學習了一些古村落旅遊方麵的資料。從那些資料裏我搞懂了我國古村落旅遊發展的過程。”
“我們國家古村古鎮的保護和開發實際上是始於上世紀80年代,這個時期主要以江蘇昆山周莊和安徽黟縣西遞村為主。到了90年代,才在長江三角洲、皖南地區、江西吉安地區開始初步形成古村古鎮的保護和開發群。”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將西遞、宏村兩處古民居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開啟了我國古村古鎮保護和開發的熱潮。2003年,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啟動的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評選活動,進一步將這種熱潮推高。”
“目前,我國的古村古鎮群主要分為太湖流域的水鄉古鎮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鎮群、晉中南古村鎮群、粵中古村鎮群等,類型涵蓋了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曆史型、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等,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地域曆史文化村鎮的傳統風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尋找失去的家園’成為一種旅遊時尚,我國現存古村古鎮的巨大價值得以通過市場繼續體現,成為了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旅遊資源。”
姬春說:“雖然說,這個階段我國古村落旅遊的發展如火如荼,但與此同時,在旅遊開發中也不斷地出現了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我簡單地歸納了一下,這些問題和矛盾突出地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一是不合理開發和破壞性開發。古村古鎮和其他鄉村旅遊資源相比,具有獨一的文化屬性,旅遊品牌價值極高。但是,由於缺乏保護和規劃意識,部分景區處於不合理開發或者過度開發狀態。例如,一些地方搞舊城改造,拆毀古建築,建設仿古一條街,打著開發的旗號行破壞之實。還有些景區不合理地將居民大量遷出,忽略居民作為古村鎮文化載體的重要意義,失去了傳統的居民支撐的曆史村鎮旅遊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二是過度商業化傾向。古村古鎮旅遊業的過熱發展,造成了商業網點的大幅增加,特別是在主要遊線上開設過多的商業店鋪,商業活動以及現代裝修材料的采用,損壞了建築的傳統風貌,幹擾了古村古鎮的傳統氛圍。同時,不斷pengzhang的“標準化”旅遊業,排擠掉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古村古鎮原始風貌淹沒於商業化中,濃重的商業氣息侵蝕著人文氛圍。”
“第三就是旅遊承載量過於飽和。古鎮目前麵臨的最大的壓力便是遊客流量超過了景區合理旅遊容量。我國的放假製度和景區的季節特色等,致使我國很多古村古鎮旅遊景點具有顯著的旺季和淡季之分,旅遊旺季景區內經常處於擁擠混亂的場麵,古村鎮幽靜的環境氛圍被破壞,不僅無法正常遊覽,甚至對古跡、建築等造成了破壞,垃圾汙染和水汙染問題尤為顯著。”
“第四就是旅遊與居民生活之間的矛盾。古村古鎮旅遊發展與當地原住居民生活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下麵4個方麵:首先,旅遊經濟提高了當地的物價水平,影響居民生活;第二,現存建築老化,而居民自發的建築修複使用新的建築材料與工藝,影響了原來傳統風貌的延續;第三,基礎設施不全,已不符合現代人的居住要求,居民遷出導致民俗文化的淡化;第四,旅遊業為古鎮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對於居民的生活質量改善不足。”
姬春還擔心,他這個門外漢一口氣地說出來這麼一大堆,古村落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會引起楊文建的反感或者反駁。哪知道,這個楊文建聽了姬春的這番長篇大論後不僅沒有反感,反而是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並且開了尊口:“你不能光提毛病呀!說說你有什麼高見來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