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就不信邪的姬春(二)(1 / 1)

“第二個就是‘節事活化’——傳統節日和慶典活動。烏鎮不斷完善和充實景區品牌文化內涵,深層次挖掘民間傳統文化,通過節慶活動的舉辦進行節事活化。如以3月8日國際婦女節為契機的古鎮麗人節,綜合當地傳統的瘟元帥會、蠶花會、踏白船、香市等特色民俗的水鄉狂歡節,中國傳統的中秋節、春節等,各種大型慶典活動和小型的民俗體驗活動,全麵展示當地的傳統風情。”

“第三個就是古工藝傳承——展示+參與+商品。古代烏鎮地處兩省、三府、七縣交接處,治安環境十分複雜,所以,明清時在烏鎮特別設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雖是小鎮,但在實質上卻行使著相當於府衙的職能,發展了各種傳統工藝。這些傳統工藝是烏鎮居民智慧的結晶,也是其文化的體現,因此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烏鎮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景區專門開設30餘個展館、工場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徐昌醬院、烏香堂、烏陶坊等,遊客置身延續百年傳統的老作坊,親自參與古老的工藝品的製作流程,仿佛自己也已回到那遙遠而古老的年代。”

“?第四個就是古藝術傳揚——各種傳統藝術表演。水上社戲、高杆船、花鼓戲、評書樓、皮影戲、露天老電影等各種傳統藝術展演,傳揚了傳統藝術。書場戲台等分布於景區的不同節點,遊客可以駐足觀看,也可以參與體驗,使遊客了解了傳統藝術,也體驗了當地老居民茶餘飯後娛樂放鬆的方式。”

“這第五項就是民風體驗——演藝+體驗的民俗活化。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民間傳統的壽俗、禮俗、婚俗、衣俗等,既是傳統文化的凝練,也為人們開啟了對古鎮生活的體驗路徑。打更體驗,拳船表演,堂會表演等,通過演藝、體驗、互動等多種形式展示民間傳統生活方式,讓茅盾筆下的“老通寶家鄉風情”鮮活的展現出來。”

“第六項是旅遊紀念品的成功設計——主題商業街區開發。烏鎮的商業模式除了傳統的分布在民宿周邊,通過購物加深遊客對於水鎮風情的情感體驗的方式以外,烏鎮最大的特色是導入主題式的商業購物理念,設立了女紅街,引入創意性的以女紅工藝為主的商業。經營中對於店鋪嚴格要求,必須提交可行性方案,經過審批後,方可開業。同時,為了鼓勵店鋪的創意性,設置一定的創意獎勵基金,一方麵提高了商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麵也控製住了店鋪之間的惡性競爭。”

姬春說:“?烏鎮的設計策劃裏還有一個成功的地方就是它的民宿客棧——獨立的西柵休閑區。烏鎮采取分區開發的模式,在東柵依然保留著原住民,進行傳統的觀光旅遊,而在西柵則買斷了原住民的民居產權,打造理想中的水鄉,供遊客體驗度假和觀光休閑。而西柵休閑民宿開發中,則吸納原住民作為公司工作人員,給予部分的餐飲經營權,使其成為民宿管家,形成特色經營。烏鎮以此方式盤活了民宅的使用價值,即實現了規範化經營,也實現了傳統文化保留,也發揮了原主居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