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特權怪胎駐京辦(1 / 2)

國家突然政策有變,最高決策層決定暫時停止各省市自治區的自貿區申辦工作,這就是項莊和他的申建小組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項莊費盡力氣在北京跑了好多個部委和科研單位收集各方麵的信息,就自貿區暫時停止申建一事給省裏麵寫了一份詳盡的情況彙報。

然後,就待在駐京辦靜候省裏對他們撤還是繼續留在原地的具體指示了。

但項莊原本就是個閑不住的人,他充分利用這段難得的空閑時間,走訪了本省和其他一些省市區駐京辦的人員,想了解一下這個駐京辦到底是何方聖賢?國家三令五申為啥就是刹不住各地設立駐京辦這股風氣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地考察和私下聊天,項莊發現,這個駐京辦之所以撤不掉,也撤不了的原因,就是我們國家現存的所謂“跑部錢進”的狀況。

所謂“跑部錢進”,就是說利用這些駐京辦的關係網,跟相關部門“勾兌”,達到要項目要資金的目的,在各個部委、各部門跑動,錢就進來了嘛。

跑部錢進是有中國特色的財政轉移支付形式,也是行政係統內部不同財政級次之間的“遊說”和“分錢”規則與常規操作。

對於“跑部錢進”,在地方,還是衡量一個人或者說某位領導幹部是否有能力或者有政績的重要表現。誰能夠在國家部委機關或者其他上級機關搞得錢到,這個人就是能人,就要加以重用。他如果不願意當官,提出其他要求,如跑來的錢與之“分成”、安排家屬子女、親朋好友等,地方政府都是滿口答應並且要實現的。

外省的一位駐京辦主任給項莊算過一筆賬,他說,2008?年,為推動中國經濟走出困難,國務院出台了兩年內以?4?萬億元投資刺激經濟的方案,其中年底前向各地新增?1000?億元投資項目,發改委的官員說,這?1000?億元不僅僅是撥付下去,而且是在?50?天的時間裏要花掉。

一時間,三裏河的賓館、酒店全部爆滿,連深居於居民樓小區的如家快捷酒店也門庭若市,來晚的人隻能遺憾地被告知,100多個客房已經全部住滿。

甚至據說周圍胡同的地下室也住滿了來客,都是各省市來跑項目的。

不僅酒店、餐飲生意火爆,三裏河一帶各個複印店的機器也在不停地瘋轉,將各省官員帶來的準備上報國家發改委的項目報告書複印或裝訂成冊,有的報告書被複印裝訂了?10?多套,壘起來有一個書櫃格那麼高。

李主任還告訴項莊一個數字,目前在北京,除52家副省級以上單位的駐京辦之外,還有520家市級單位駐京辦、5000餘家縣級單位駐京辦。

如果加上各級(主要是省)政府部門設的聯絡處(或辦事處)各種協會、國有企業和大學的聯絡處,各種駐京機構超過1萬家。

緊接著老李給項莊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駐京辦每年的經費保守地按100萬元計算,所有駐京辦每年需要的全部經費就在100億元以上。”

這麼多駐京辦齊聚京城,他們每天都在忙什麼?前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曾形象比喻:“現在,一些駐京辦目的就是‘跑部錢進’——跑是一個足字旁,還有一個包,要帶包去跑。誰跑得多,部委情況了解多,就可能多獲得一些撥付款”。

“負責經濟協作、招商引資工作,為省內企業和產品提供牽線搭橋的服務工作;對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外國駐華使館、商社、在京我省籍及曾在我省工作或下過鄉的在京各界人士的聯絡聯係工作;建立多層次的信息網絡,廣泛收集、整理、傳遞和向我省報送各類信息。”

改革開放前,“跑步(部)、向前(錢),爭取撥款,爭取計劃指標,爭取優惠政策”被公認是駐京辦事處的一個重要功能;改革開放後,駐京辦事處“跑部委、拉項目”的功能並沒有弱化。

某省某市一位“駐京辦”主任給項莊坦言:“我的工作就是送禮、公關。說到公關,就是要做到對一些官員的喜好了如指掌,再據此陪他們打牌、旅遊、喝酒、聽戲,或買字畫、古玩。禮物不在貴,貴了給人家添麻煩,也不能太便宜,關鍵是要投其所好。”

“跑部錢進”就免不了和腐敗掛上鉤,駐京辦事處成為腐敗高發區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許多地方把對上爭取資金作為一項收入計劃,能爭取到資金是一種能耐、本事,政府還要獎勵。這就給一些爭取資金的人一種誤導:工作踏踏實實發展經濟,還不如多向上麵跑跑,錢來得快也容易。

許多人到上麵去爭取資金,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是通過返還部分資金、有的是通過爭取資金的人與上麵“部”裏某個領導的個人關係、有的是靠持之以恒的毅力軟磨硬泡,等等不一,就這樣,國家的錢就通過這種非正常的關係流到了下麵。

當然不否認錢是救了下麵的急,但這是否公平呢,是否有更需要的單位,這不能不令人疑惑,這勢必造成“熟人多吃二兩油”,或者門路多,爭取的資金就多,沒門路的就爭取不到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