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登峰造極(3)(3 / 3)

崇聖三年,時年十一歲的軒轅重光外出狩獵,不幸墜車身亡,至於此事究竟是一個意外,或是有人故意謀害,無人知曉。軒轅重光年幼身亡,並無子女,但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朝中官員紛紛上書皇太後,宣稱軒轅一族暗昧無能,氣數已盡,已被上蒼厭棄。攝政王春華毓德,正值壯年,勤於政事,惠及朝野,有大功於華夏,理當代替軒轅氏承接大統。

此時,軒轅家族已是人丁凋零,並無足以承擔重任的人才,而朝中所有官員皆是出自柳誠誌的門下,皇太後盡管並不情願,但迫於強大的壓力,也隻得同意了,下旨把皇位禪讓給齊王。柳誠誌推辭不就,皇太後反複三次下旨,他方才同意接掌政權。三天後,他於皇極殿加冕登基,正式成為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泰始。宗親和族人皆封為親王和列侯,政權和軍權也皆由家族成員執掌。柳誠誌前後用了十幾年的光陰,用盡了陰謀詭計,終於登上了權力的最高峰,此時可謂一門朱紫,盛極一時,大有烈火烹油之盛,繁花著錦之榮。

柳誠誌出身貧寒,並未忘本,登基後仍能保持冷靜,大力推行政務改革,下調租稅,使農民的生活得到明顯的改善。廢除人頭稅,鼓勵民眾生育,以便盡快恢複在戰爭中損失的人口,利於民眾擴大生產,盡早致富,也為國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減免各種差役,廢止大型的工程土建,讓國家和民眾得到休養生息。改革科舉製度,不論出身,一視同仁,貴族和富人不再享有特權。嚴肅科考紀律,讓所有人擁有平等的晉身機會,縱使出身貧寒也有機會廁身廟堂,為國效命。借此籠絡人才,減緩階級對立和貧富分化,利於國家長治久安。大力開展教育,所有村鎮至少要有一所學堂,所有的兒童必須入學,提高國民素質。加強國防建設,改革兵役製度,廢除世兵製,改為募兵製,青年人是否參軍必須出於自願,國家不再強行征兵。相比世兵製,募兵製所得的兵源素質更優,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明顯提升。推行屯田製,所有軍隊於太平之時屯田自給,戰時披甲上陣。戰則能打,不戰能自食其力,減少國家負擔。裁員簡政,嚴懲貪腐,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為政清明,減少國家和民眾的負擔。皇帝除了一名皇後,隻能擁有六名嬪妃,宮女一千五百人,內監三千人,皇宮大內裁員三萬七千人。五品以上官員除一名正妻,隻能有兩名侍妾,五品以下官員隻能娶一名正妻,不準納妾,如有觸犯禁令者,革職查辦。廢除世襲,減少貴族成員。

幾項政務改革措施就此在華夏推廣開來,柳誠誌晝夜忙於政事,極少休息,每天批複奏章至午夜,事必躬親,親自監督改革措施的執行情況,官員絲毫不敢懈怠,上下一心,僅僅用了五六年,華夏大治。國殷民富,軍威強盛,社會穩定,治安良好,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萬國來朝,每年前往華夏的各國使者至少有幾萬人,華夏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霸主。柳誠誌為華夏的複興和民族的崛起,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居功甚偉,曆史上將他推行的此次改革稱之為誠誌維新,泰始年間的華夏,國無苛政,民無怨言,政治清明,官員克盡職守,絕少貪腐行為,史稱泰始之治,至此,柳誠誌的個人功業和威望也已是登峰造極。

景略和妻子回鄉務農後,眼見國家發生的可喜變化,喜笑顏開,多年的積鬱為之一掃而光。他一向鄙視柳誠誌的人品,但膺服其治國能力,心裏時常暗暗慶幸,幸虧小雲當初未曾殺了柳誠誌,否則華夏怎能有眼下的繁榮昌盛?道門掌教紫宸真人榮浩,在目睹國家發生的變化後,心裏更是暗暗稱奇,柳誠誌為人卑劣,想不到他竟能勵精圖治,嚴於律己,終於讓華夏複興,可見,想完全了解一個人是很難的。

泰始八年,大黑天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大黑天王索羅卡丘斯身患重病,他並無子女,於是下旨用公開比試的方式在皇族內部征召皇位繼承人。一名二十歲左右的男青年,在文武兩項的比試中戰勝了所有參賽對手,獨占鼇頭,就此登基加冕,成為大黑天國曆史上最年青的一位君主。此人長相俊美,一頭披肩長發呈黑色,明顯具有華夏血統,他擅長光明和黑暗兩係的所有魔法,功力極高。此人名叫雲天華,身份高貴,母親是享有大黑天國第一高手之譽的嘉嵐長公主月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