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殉葬在中國古已有之,這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喪葬習俗,通常會將死者的妻妾、侍仆隨同埋葬。這種野蠻而殘忍的喪葬製度,一度在殷、周君王死後盛行於世,所有王侯將相的墓穴都像是在比拚隨葬者的數量,也曾一度將這種喪葬製度推上高峰。後來以墨家、儒家為代表的思想家們開始對這種殘酷的做法提出質疑和抨擊。《荀子·禮論篇》中說:“刻死而附生謂之墨,刻生而附死謂之惑,殺生而送死謂之賊!”意思是說當權者應當削減死人的隨葬品,而增加活人的花費叫做“墨子之道”,減少活人的花費而增加死人的隨葬品叫做糊塗,而殺死活人為死人陪葬就更加凶殘無道了。
後來戰國時代結束,秦統一天下,在這些思想家的強烈強烈倡導之下,活人殉葬之風日漸衰弱,就連工程浩大的秦皇陵也以龐大的陶俑軍隊代替了活人殉葬。到後漢時期,活人殉葬的製度基本已被廢除,可是以活人殉葬的墓穴依舊屢見不鮮,像表哥和李三炮這樣的以倒鬥為生的人自然見過各種墓穴裏不同的殉葬方式。有簡單粗暴,直接挖好殉葬坑將殉葬者活埋的;有的則在殺死殉葬者後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而後放入墓穴的陪葬耳室之中,與墓主長眠地下。
可是表哥卻從未見過如此奇怪的陪葬方法。那些殉葬者就好像是冰糖葫蘆上的山楂果被丟進了糖鍋裏裹了一層糖一樣,渾身裹著一層微微泛著綠光,晶瑩剔透的透明物質。透過那些透明的物質表哥可以看到那些殉葬者被定格住的表情,他們大多麵容猙獰,怒目圓瞪,看上去憤怒又痛苦,顯然被拉來與墓主陪葬並非他們自願的。顯然他們是死後被擺成各種各樣的姿勢,而後再搭配上各式道具,而形成了如今的形象。這些殉葬人俑以墓室中軸線為分界,好像是依照著什麼規律一次排列在墓室的兩邊,像是無邊的狂野之上,兩軍對峙一般,隻留出了墓室中央一條能夠供人通過的狹長通道連接著另一扇緊閉的玉門。
“這些人俑外頭裹著的是玉。”吳天用自己的手電照了半天,看著那些怪異的人俑接著道:“這些人肯定是生前被人活活丟進高溫融化後的玉液裏頭,渾身裹滿滾燙的玉液,然後被人為擺成各種姿勢,最終玉液冷卻後便成了如今這樣,外麵裹的那層玉質隔絕了空氣,所以能夠保持殉葬者的屍體長期不腐,手段也真是殘忍!”
表哥現在顯然對那些陪葬人俑是怎麼製作而成的並不感興趣,他盯著那些人俑之中被留出的那條容人通過的道路,心中揣摩著其中的蹊蹺。那條走道兩旁麵對麵站立的人俑,麵容如生,或手持重斧高高舉起,或手握長劍、大刀做砍殺之狀。仿佛一有人走進那條通道,他們就會揮舞起手中的武器,將其當場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