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楚之地(1 / 1)

我微微眯了眯眼睛仔細朝著地圖上羅正大手指落下的地方看了過去。這是一副鋪開之後很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地圖,地圖精確到了縣級單位。羅正大手指落下的位置正是湖北省行政區內部偏西北方向的位置,上頭標注著一個縣級單位:宜城。在座的其他幾人也都跟我一樣,將身子貼近桌子,仔細去看羅正大所指的位置。

我看地圖上所顯示這個宜城縣的位置是在漢水中遊,是襄陽市下轄的一個縣。這讓我又聯想起了表哥先前跟我講述的他在羅允的那座璞河玉塚之中的經曆。最後表哥幾人不正是被那巨大的吞玉獸帶到了這漢江的江水之中,才借由那口棺材逃出來的嗎?而且這個羅允也跟羅正大一樣姓羅,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和這古老的羅國是不是有著某種聯係,又是不是我正思索著,就聽羅正大的聲音把我的注意力拉了回來,此刻他已經將桌子上的地圖換成了一副小上一些的宜城縣區域地圖,接著說起了羅國和宜城的淵源:“此地名為宜城,當年我羅姓先祖由於抵製商湯有功,遂被分封管轄此地,並在漢水之濱的宜城縣西二十裏之處,建立了一座羅川城。這裏砰原沃野,是羅人發展農業的優越環境。《水經注》中曾經記載。‘夷水,曆宜城西山,謂之夷溪,又東南逕羅川城,故羅國也。’”

“到了春秋初期,正值楚武王國勢強盛,楚向漢水以東和以北發展勢力,羅國首當其衝,便遭楚國不斷的侵淩。起初,羅、盧兩國聯手,乘楚以大國自驕,座痹無備,夾擊楚軍,把楚國打得大敗,主帥自縊,其餘將帥被俘,使楚國損失慘重,可見當時羅國的勢力還很強大。可是楚畢竟是個大國,後來羅還是難逃厄運,被楚所滅。時間約在公元前690年,楚武王伐隨之前。若羅國未滅的話,楚國決不能越過羅國去攻打隨園,也不能越羅國去攻打鄧國。所以,楚滅亡了羅國其實是早已算計好的,這樣一來楚國就能完全控製了漢水交通要道,為吞並漢東諸姬和北向中原,打下了鞏固的基礎。”

羅正大略微指了指地圖上所標注的羅川城的位置,繼續侃侃而談,仿佛這一切史料他都曾親身經曆過一般:“第二十四世國君‘萬通’早已料到國力衰弱的羅不可能敵得過楚的不斷侵擾。他心中明了,羅國的存在直接阻礙到了楚的擴張和發展,所以即便能夠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可是最終還是難逃厄運。於是他便秘密動用勞力,在隱秘的地下修建出一座神殿,裏頭秘密供奉著羅國曆代先王的英靈,以及羅人的神祗,並且將羅國將近三分之二的傳世寶藏全部埋藏於此神殿之中,以待羅國後人發掘,以作複國之本。而有關於此神殿的秘密隻在羅王嫡係之間代代相傳,可是一直到今日都無人發現傳說之中的這座宮殿的具體位置,直到一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