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下看,便是這尊巨像的頭顱,它的五官被鑄造地極為誇張,眼球和鼻頭都朝前凸起很多,嘴巴巨大,耳朵垂到了肩頭。當時我隻是覺得這尊青銅巨像的五官看上去詭異之中帶著些許滑稽,直到後來,我開始對古董有一些研究的時候才回想起,這尊雕像的麵貌與三星堆出土的那尊耳若蝙蝠、雙目眼球朝前誇張凸起十幾公分的青銅麵具極為相似,那尊麵具後來被命名為“青銅縱目像”如今應該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無論是神殿之中的這尊雕像還是三星堆發掘出的青銅縱目像,其造型都並非是突發奇想而為之的,其中都充滿了古人的世界觀和精神崇拜觀念。這些浮於外表的誇大,其實內涵人們對於未知以及還不能企及的事情的深度向往。
比如眼球誇張詭異地朝前凸出,昭示著當時人們對目力所及事物的不滿足,希望看得更遠看得更細。耳朵的誇大則同理是希望能夠捕捉到的聲音訊息更加豐富,通俗一點底說,就是希望自己擁有千裏眼、順風耳。可若往深處研究,其實並非如此簡單,“看得更遠”、“聽得更多”其實也昭示著人們對於宇宙自然的探索願望之強烈,正是這種強烈的願望,推動著人類地進步,製造出從前難以想象的事物。望遠鏡、天文望遠鏡、無線電、雷達收發,等等一切,使得人類真正擁有了千裏眼和順風耳。
當然,上述這些都屬於題外話了,也是我後來通過不斷學習領悟到的。當時在看到這尊青銅像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對它進行如此深入的討論和研究,即便是身為科研工作者的吳丹吳教授,也沒有,我們隻是被它詭異的造型所震驚。
我順著手電筒發出的光線接著往下看,銅像像是裸露著上半身,我們可以看出鑄造者想要努力勾勒它肌肉線條的輪廓,可是卻依舊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死板。它的左右手臂以一種詭異的造型微微與肩平行,而順著它的兩條胳膊看去,卻不見手掌或是手指。
我原本以為這是銅像鑄造的風格造成的,也許是年代久遠手指和手掌的輪廓已經不容易分辨。可是我的眼睛,以及齊刷刷照向銅像上肢末節的手電光告訴我,並不是這樣。
銅像上肢末節出現的根本不是手的形狀,兩端的凸起與詭異彎曲的手臂連接在一起,像是兩條弓起身子隨時準備發動攻擊的毒蛇。毒蛇代替了整尊銅像的手臂,一左一右弓著身子與銅像肩膀平行,蛇身既是銅像的手臂,蛇頭就是它的手掌。
讓我們確定銅像手臂的確化為兩條毒蛇的是那尖尖的兩個蛇頭之上分別鑲嵌著的四顆反射著詭異光芒的寶石,左臂上為黑色,漆黑如墨,仿佛是兩個微小且深不可測的黑洞,卻能夠將手電的光芒完全反射回來;右臂上的兩粒寶石為紅色,晶瑩剔透,內部似乎有一汪清水在蕩漾,有著誘人心魄的危險感。它們猶如毒蛇的眼睛,射出凶狠、怨毒、想要致人死地的光芒,看得人脊背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