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三武法難(1 / 1)

片刻過後,怪臉羅四的聲音在我的背後想起,“這下倒是和那尊潭水底下的佛祖誕生像應了景。”

“可是寺廟佛像不是應當供奉在香火鼎盛的地方嗎,藏在這裏難道是給鬼供奉的?”我望著眼前那七層高的佛塔,心中沒底腳下也好似邁不動步子了。

斬佛人徐翔的聲音再次響起:“要是像你說的那樣寺廟都在香火鼎盛人煙眾多的地方,那幹我們這一行的人早該絕跡了。”

我聽出徐翔話裏有話,正想聽他繼續解釋,可卻又聽吳丹的聲音響起,問大家道:“你們聽說過三武滅佛嗎?”

“吳大小姐說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唐武宗時期的三次大型滅佛運動吧?”羅鵬飛仗著自己是羅家子孫,對於中國曆史古籍有所研究,略帶炫耀地回答道。

吳丹並不在乎羅鵬飛的炫耀之意,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中國曆史上四次由封建帝王發動的禁止佛教事件。這四位帝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後周世宗柴榮。又稱三武一宗法難。這些時代的皇帝對於佛教都持較為冷淡的態度,後又崇尚道教或儒家,便開始有意壓製佛教的興盛。又由於當時佛門不淨,很多地方寺廟以供奉佛祖、宣揚佛法為名大肆斂財幹些不法勾當被官府查處。使得佛教在帝王心中名聲和地位都深受影響。”

吳丹似乎並沒有詳細講述其中原委的意思,隻是想一筆帶過,可羅鵬飛卻又接著她的話大談特談了起來。

“北魏太武帝受道士寇謙之等的影響轉奉道教,認為佛教係西戎虛誕,為世費害,下詔禁止王公以下至庶人私養沙門。後來,太武帝西征到達長安,見佛寺內藏有兵器,又查出釀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的寄藏物品。司徒崔浩因之上疏請誅天下沙門,毀諸寺院經像。數月後太武帝下詔誅長安沙門,並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廢除全國佛教。”

羅鵬飛停頓片刻,竟然還要往下講:“北周武帝禁佛則是因為更重視儒術,又因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國庫收入驟減,還俗沙門衛元嵩上書請刪寺減僧。建德六年滅北齊,周武帝入鄴城,在原齊境內推行禁佛之令。禁佛後,北方的寺廟佛像幾乎全部被夷為平地,當地僧眾大多逃奔南下。這唐武宗禁佛其實跟北魏太武帝有些相似,武宗好道術而輕佛法。但毀佛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寺院所屬莊園增加,國家賦稅收入減少。加以僧伽腐敗,僧侶不事生產,蠹耗天下。”

“不錯,這的確是佛教在華夏大地的三次大災難,爺正是因為這三次佛難,我們斬佛人這個職業才孕育而生。”徐翔的聲音再次響起,他頓了頓接著開始講述斬佛人這一職業的淵源,“當年皇帝一時之念便下令滅佛,可佛教在中華大地繁衍生息了如此長的時間,自然信徒眾多,再怎麼殺也是殺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