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飯後時間閱讀
“我的工作是閱讀”。巴菲特曾經這樣概括自己的日常工作,他說:“我的工作是閱讀”。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這位有著600億美元身價的巨富,總是喜歡在飯前飯後進行閱讀,好讓自己能好的了解投資市場的風雲變幻。他把自己的家安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哈馬的歡樂穀中一處用灰泥粉刷的小房子中,並常年居住在這裏,因為這裏遠離了繁華的鬧市,可以讓他利用午餐的時間,進行一番閱讀,了解投資市場上的風雲變幻。
一位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曾經采訪巴菲特,問他自己最成功的一次投資是什麼。巴菲特幾乎想都沒有想,他從抽屜中拿出一個發黃的筆記本告訴記者:“就是這個。”記者覺得巴菲特是在調侃他。當巴菲特嚴肅的告訴他,這個筆記本是自己多年來的讀書筆記時,記者才恍然大悟。
這個筆記本被巴菲特的追隨者們視為“餐桌上的投資聖經”,它幾乎記載了巴菲特所讀的每一本書的心得體會。大學期間,剛剛接觸到證券市場的巴菲特,在餐前飯後閱讀了各種各樣的股票和商業書籍,並將書中的知識記了下來。後來,他將書本上的知識用的實踐中去,嚐試各種投資方法,並從中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投資體係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他經曆過很多的失敗,但是通過不斷的閱讀,他逐漸的完善了自己的投資方式。
與這位投資大師相比,我們很多渴望投資的人似乎卻從來沒有對閱讀真正感興趣過。甚至當我們準備進入投資市場的時候,卻連基本的投資學的知識都說不出來。在我們身上,唯一有的就是滿腔的熱血和一夜暴富的財富夢想。也正是因為如此的心浮氣躁,才使很多投資客將自己手中的錢投出去後,卻一無所獲,折戟沉沙。當我們試圖向巴菲特請教他的投資心經時,他已經給出了我們第一個建議,那就是努力的讀書。
可是讀什麼書呢?市場上有著錯綜紛雜的投資圖書,而我們的投資知識卻又極度匱乏,難以辨明哪些書對自己幫助更大。為此,巴菲特推薦了一些適合投資新人的書,比如《證券分析》——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所著——巴菲特認為這本書是投資者在進入投資市場之前的必修課程,隻有將它讀過十遍以上,才能算得上一個合格的投資者。
或許會有人說,對於我們這些從來沒有學過經濟的投資者來說《證券分析》這樣的書也過於專業了,裏麵所講的內容很深奧,完全看不懂。不要著急,在下一次午餐來臨的時候,你可以去讀一讀格雷厄姆的另一本書《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是格雷厄姆專門寫給業餘投資者和新股民的,巴菲特將它讚譽成“最偉大的投資著作”。
在錯綜複雜的投資市場上,一家之言未免有不到之處。所以,我們需要更加廣泛的閱讀。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我隻學習格雷厄姆一個人的思想,就不會像今天這麼富有。”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所以,在看完格雷厄姆的著作之後,茶餘飯後,不妨給自己準備一些其他理財大師的著作,比如費舍爾的《怎樣選擇成長股》,這本書也是巴菲特十分推崇的理財著作,他認為這本書中的技巧,足以讓那些一竅不通的新投資者,在投資時做出聰明的決定。
既然我們是向巴菲特請教投資心經,那自然不能忘記在午餐來臨的時候閱讀一些巴菲特本人的書。他的著作對於準備獻身投資事業的人來說,也有著很大的幫助,比如《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這本書可以說是巴菲特過去20年投資哲學的總結。對於一個初涉投資行業的人來說,用心去閱讀一個投資大師的心得體會,總好過像無頭蒼蠅般穿梭在圖書市場更有幫助。
閱讀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汲取豐富的投資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能幫助我們去了解我們即將投資的公司。對於一個對投資一竅不通的投資者來說,不停的閱讀是了解企業最好的辦法。一個好的投資項目,需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就需要投資者對要投資的行業有充分的了解,而與之相關的內容,人們往往能夠從書本或者報紙上了解到。當你準備投資一家公司的時候,還要自己的閱讀這家公司的財務資料,隻有了解了他們的財務情況,你才不至於將自己的金錢投放到一個未知的領域中去。巴菲特在投資一家保險公司時,曾經將這家公司的所有資料翻閱幾遍以上,甚至連它競爭對手的資料也不放過。
投資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通過閱讀,能讓投資者作出審慎而準確的判斷。所以當你決定投資的時候,一定要通過閱讀來了解一些巴菲特投資的心得和體會。這樣,即使你不是投資市場中的精英分子,至少也不至於像個傻瓜一樣被別人騙走你手中的錢。
有些人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認為巴菲特是外國的財神,卻未必能理順中國的經。覺得隻有實踐才能出真知,認為自己隻有在投資市場上摸爬滾打過之後,才能領悟到投資的真諦。如果你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那不妨想一想,為什麼陪巴菲特吃一頓午餐的機會都可以賣到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