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認為,投資一家企業可以忽略所有的外在因素,但是絕對不能忽視它自身的基本麵。比如這家公司的所處行業的基本情況,它們行業中所處位置,以及公司經營理念策略、公司報表、財務狀況、盈利狀況、市場占有率、經營管理體製、人才構成等,這些東西如同餐廳裏的餐桌一樣,都是顯而易見的,它們並不會因為公司的宣傳力度而發生改變。巴菲特多次強調,投資的重要原則就要了解投資企業的基本麵,如果連它的基本情況都不了解,那就永遠不要去購買它的股票。
有些人認為投資應該更多關注政治和經濟形式,並對此加以預測,可是巴菲特卻從不這麼想,因為在他的投資生涯中,他從沒有見到有人能夠準確的預測到越戰會持續擴大、工資與價格管製、兩次省油危機、總統的辭職下台以及蘇聯的解體,甚至連專業的經濟人士也沒有預測出道瓊斯指數會在一天之內大跌508點,國庫券利率在2.8%—17.4%之間波動這樣的大事件也從來沒有人預測到。很多經濟學說在這些政治和經濟的波動中破產,而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卻毫發未損,基本麵優良的企業並沒有因為這些大“大事件”而變得一塌糊塗。
巴菲特在投資的過程中,隻選擇那些基本麵最容易掌握的企業,比如重複性服務的傳播業,世界上每天都有新聞發生,隻要有新聞發生新聞業就有事情做,而且很多時候他們提供的服務是所有企業都需要的。例如很多企業需要消費者認識自己的產品與服務,因為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夠打開銷路,所以高額的廣告費是這些企業必需支出的一部分,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這就為傳播業提供了足夠大的市場和利潤。還有一些企業的基本麵是便於掌握的,比如一些提供大眾與企業持續需要的重複性消費的企業,這些企業包括可口可樂、迪斯尼公司、麥當勞、富國銀行、吉列等產品。他們都是家喻戶曉,全球聞名的企業,基本麵十分易於了解。
對於基本麵十分複雜的高技術公司,巴菲特沒有絲毫的興趣,雖然他的好友比爾蓋茨曾經極力勸說投資他入股微軟,但是這並沒有成為巴菲特投資高技術公司的理由。他曾經說蓋茨是自己最崇拜的人之一,但是,即便這樣他也不會買入一股微軟股票,因為不知道未來十年的世界是怎樣,到那個時候微軟的基本麵是不是依然像現在這樣樂觀。
當高新技術股份開始叱吒風雲,在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的時候,很多人認為巴菲特在這場資本角逐中遠遠的落在了後麵,可是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每一個投資者都有自己的長處,巴菲特的長處就是在基本麵的研究中尋找那些能夠帶來收益優質企業,而不是參與到自己沒有絲毫優勢的高技術股中。巴菲特對於自己錯失高技術股份沒有半點悔意,他說“我們沒有涉足高科技企業,是因為我們缺乏涉足這個領域的能力。我們的優勢在於很了解非科技股,而其他股我們不了解,所以我們願意與那些我們了解的公司打交道。”
資本市場一直都散發著巨大的利益誘惑,很多人因此樂此不彼的為此而忙碌進入到這個市場中來。可是在這個領域中,很少有人能夠獲得真正的成功,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像巴菲特那樣專注於一家企業的基本麵,更多的人隻是憑著自己的想象而去貿然投資,從而一事無成。
作為日常的投資者,基本麵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抽出一些精力研究一下自己所在地的上市公司,因為近水樓台先得月,你能比別人更好的了解他們規模和產品。有時候自己所處行業的上市公司也是可以購買的,因為在這個行業裏,你可以別別人知道的更多,哪家企業排名靠前,哪些企業具有真正的實力,這對你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
做一個基本麵的信徒,就如同巴菲特一樣,選擇那些自己能夠了解並看懂的行業,不然隻能是盲人摸大象,永遠都無法知道資本市場的真實麵目,這隻會讓自己備受挫折,碰個頭破血流。
牛排都是一樣的
不管人們是否願意承認,“史密斯與沃倫斯基”牛排店的牛排與別的牛排店的牛排別無二致,它不會因為巴菲特的光顧而變得比別的牛排更高一等,你可以說它出自管理更加科學化的飼養場,但你無法否認它是牛排的事實。很多人把投資說的玄乎其玄,神秘無比,可事實上並投資並沒有那麼神奇,投資上億美元和投資一塊錢,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樣的,這道理就和牛排都是一樣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