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共進午餐的要訣(2)(1 / 3)

如果你想在投資領域有所作為,那巴菲特也十分願意給你一些忠告和建議:如果你已經選擇了一家優秀的企業,而且還要打算對其進行長期投資,那麼你就要知道,此時的股票價格對你來說已經變得毫無意義了。因為無論它的股價如何波動,最終你都會看到它的價格會向它的價值靠攏。麵對如此不可辯駁的事實,你隻要去終點等候它的到來,而無需陪它跑完全程。正如巴菲特所說:“在我們買了股票之後,即使市場休市一兩年,我們也不會有任何困擾。”

要有主人模樣

如過你投資了一家午餐店,那你需要做的就是真正的將這個午餐店當做自己的事業,隻有你將它當做一份事業去做的時候,這家午餐店才會給力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俗話說做一行愛一行,你有足夠多的付出,自然就會有足夠多的回報。

投資也一樣,有些人覺得自己把錢買了股票,剩下的事情就與自己無關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再過問。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作為一個企業的股東,哪怕僅僅隻是很小的股東,作為投資者依然應該有一派主人翁的摸樣,隻有那樣企業才會向著你所期待的方向前進。

作為股東,巴菲特對自己控股的企業總是竭盡所能的去盡股東的責任,他與那些企業的管理者稱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尤其是和伯克希爾的管理者,巴菲特總是和樂意與他們相處並為他們提供幫助。

有一年,巴菲特在寫給股東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們有兩位明星經理人退休,分別是國家產險公司65歲的菲爾?利舍和美聯社零售公司79歲的本?羅斯納。這兩個人都讓身為伯克希爾公司的你更為富有,國家產險公司更是支持伯克希爾公司成長的重要力量。菲爾?利舍和他的繼任者林沃特是該公司成功的主要推動者,而本?羅斯納在1967年將美聯社零售公司以現金賣給多元化零售公司後,原本僅承諾繼續待到當年年底,結果在往後的15年仍持續表現傑出。他們兩人皆為伯克希爾盡心盡力,管理公司就好像是他們100%擁有這家公司一樣,不須用定額外的規則來強迫他們。這種態度早在伯克希爾加入前便已深植在他們的人格特質中,他們好的個性成就了我們更多的財富。如果我們能持續吸引到像本?羅斯納和菲爾?利舍這樣的人,你將可不必擔心伯克希爾的未來。”

作為伯克希爾的掌門人,八十多歲的巴菲特完全可以撒手不管,但是作為最大的股東,他始終都將自己當成是這裏的主人。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購買的股票,其公司管理層一定要優秀。優秀管理層的一個主要標誌,就是會把企業當作自己100%擁有的企業來看待。如果你投資的是這樣一隻股票,你就不用為它的將來擔憂了。

事實上,巴菲特的管理層朋友們也正如巴菲特一樣,不僅僅將自己當成了股東,他們也將自己當成了企業的主人。本?羅斯納在1967年把美聯社零售公司出售給多元化零售公司後,本來是準備到那年年末退休的,因為當時他已經64歲了,在家頤養晚年誰也不會有意見。

可是結果呢,他又在那裏繼續幹了15年,這真是伯克希爾公司投資者的福氣。伯克希爾公司對待這樣的明星經理人同樣會發自內心地為他們盡心盡力,不需要通過任何額外條例來約束他們。

巴菲特感歎說,如果伯克希爾公司能夠吸引到更多像菲爾?利舍、本?羅斯納這樣的明星經理人,公司的未來將會更美好。

伯克希爾公司收購企業時是這樣的衡量標準,而伯克希爾公司本身也是這樣的經營理念,可謂“有其父必有其子”。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83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盡管伯克希爾公司的組織形式是公司,但他是把所有投資者當作合夥人、以合夥人心態來經營管理的。換句話說,他也是把伯克希爾公司當作所有投資者共同擁有的,他的搭檔查理?芒格也這樣認為。

巴菲特說,隻是因為每一位投資者的持股比例有多有少,他和查理?芒格才被推到了執行合夥人的崗位上,而又因為他的持股比例最高,所以才是最具有控製權的合夥人罷了。

在這裏,巴菲特意思說得很明確,就是他們從來都是把伯克希爾公司看作是大家共同擁有、好好經營的一個平台。可以為此佐證的是,伯克希爾公司的所有董事都是公司大股東,5名董事中有4人的家族財產超過一半比重投資在伯克希爾公司。

無論巴菲特個人還是伯克希爾公司的所有董事,都是真正地把公司看作是自己100%擁有的那樣去盡心盡力經營管理的,他們的長遠經濟目標,就是要實現公司每股內在價值的增長率達到最高,而不是伯克希爾公司的發展規模一定要有多大。雖然隨著伯克希爾公司的規模不斷增大,每股股票的內在價值年增長率將來一定會下滑,但至少不能低於一般美國大企業的平均增長率,這樣才對得起所有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