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吸取餐桌上的教訓(2)(1 / 3)

有水分的東西最糟糕

生意不景氣的情況下,午餐店的老板們會想盡辦法、絞盡腦汁的招攬生意,因為沒有生意就意味著破產。為了生存,一些餐館老板開始來到街道上向過往的行人推薦他們的食譜和特色菜肴。老板們侃侃而談,極盡所能的向你描繪著一頓可口是午餐,但是當你進去真正坐下才發現,原來他們說的那一切都是有水分的。

做生意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的誇張自己的業績,因為好的業績能夠幫助他們吸引大量的投資者。當投資者被這樣的花言巧語蠱惑之後,他們興高采烈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到這些企業之中,結果才發現原來真實情況並沒有那麼美妙,水分實在太多了。

顧名思義,通用再保險公司是一家再保公司,也就是說它提供的服務是針對那些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受理了來自普通個人或者公司的投保,但是他們自己卻無法保證自己不出現狀況,因此他們就到再保險公司那裏也為自己投了一份保險,這樣一旦公司發生險情,也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像熱愛航空業一樣,巴菲特對保險業也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通用再保險公司的管理層投其所好的向巴菲特展示了他們的巨大優勢,比如“浮存金”。浮存金指的是保險公司獲得的保費與支付理賠金額之間的差額。因為保費入賬多年後才需要支付理賠,所以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會非常可觀。

對保險業興趣向來濃厚的巴菲特顯然被通用再保險公司所展現出來的一切打動了,1998年底,伯克希爾以220億美元收購了通用再保險公司。收購初期,伯克希爾獲得了巨大的回報,當年他們的平均浮存金從1997年僅有的70億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30億美元。如果故事以這樣的方式結局,那巴菲特無疑又一次為自己貼上了成功的標簽。

讓人遺憾的是這並不是故事的解決,在擁有了龐大的浮存金後,巴菲特開始發現了其中的一些貓膩。他在1999年給股東們的信中寫道:“通用再保險公司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我覺得規模相當驚人的――承保損失。”在這封信件中,巴菲特明顯的流露出不滿情緒,他認為通用再保險公司對保單收費不夠。

事實上對保單收費不夠是整個保險業界的通病,因為保險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從業人員必須想方設法的拉攏客戶,這樣他們才能保證市場占有率,而拉攏客戶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削價,而保單價格定得過低就意味著通用再保險公司隻能削減自身利潤。為此身為通用再保險大股東的巴菲特提出提高費率的要求,雖然他知道這樣會減少保費收入,但他仍覺得勢在必行。

果不其然,通用再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在第二年便創下了新低。不過巴菲特對通用再保險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朗?弗格森還是抱有極大的信心。弗格森曾經向巴菲特展現了通用再保險公司的美好前景,巴菲特相信他能夠將那一切美好的遠景變為現實。

2000年,通用再保險的業績開始情況有所好轉,但巴菲特還是對浮存金成本有所顧慮。他認為通用再保險公司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但對現在保單價格變得越來越合理他感到很滿意。他也很高興地看到通用再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慢慢地恢複到過去的水平。這個時候巴菲特甚至樂觀的做出了預測,他說:“如果2001年沒有重大災難發生,通用再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成本應該會有顯著的降低。”

還是那句話,資本市場上沒有如果,所有人都知道在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發生了什麼。巴菲特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這次災難遠比他想想中的還要讓恐怖。這件事後,巴菲特十分自責,他為此進行了反思:“我沒有堅持通用再保險公司承保時必須采取的重要的安全措施,在9月11日這一天,錯誤找上門了。”

“9?11”事件發生後,伯克希爾對即將發生的虧損做出了預測,認為這次恐怖事件將直接導致公司稅前核保虧損額達到24億美元,其中有19億美元億來自於通用再保險公司,意味著公司的利潤將減少了15億美元。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恐怖襲擊發生不久之前,弗格森那個曾經極力遊說巴菲特購買通用再保險公司股票的首席執行官,卻離開了他的職位。直到這個時候,巴菲特才意識到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多麼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