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章 儒家過往(1 / 2)

儒家修煉到一定境界,一樣是可以擁有神通的,隻是儒家講究入世修行,修的是心,煉的是神,講的是功德。自五千年前妖魔入侵,將大陸修行之人盡皆卷入,儒家首當其衝,損失頗為嚴重,如今還留在大陸上的修行之法也僅剩下一些大家族裏麵的幾本殘籍。

五千年時光,承運大陸已是滄海桑田,儒家傳承幾經演變,也僅秉承仁、義、德、禮的核心思想。一場大戰,高手盡去。可能孟長河等人都沒有想到會一去不複還,當初費力設下的封印,居然會成為其他高手回歸的阻礙。

重要的法寶,俱已帶走,重要的傳承也是口口相傳。原先的宗門之地也有重重封印,沒有一定的境界難以打開。而留在宗門內的也隻剩一些法力低微,並不出眾的弟子。

趙義在使用浩然正氣圖凝練神識時,已經知道各家各派沒落是因為妖魔大戰,但是並沒有這麼詳細。他以為儒家就是精神方麵特別強大,他沒有細想儒家之人沒有武力,怎麼可能去跟妖魔進行大戰?如今聽到師父介紹,才反應過來。

經過幾日的相處,梁山見趙義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都能舉一反三並且做出獨特的解釋,就連自己的儒家思想,趙義都能很好的融合進去。心下已很是滿意,不由提出了一個自己思索很久的問題:“義兒,你覺得該用什麼樣的話來總結儒家宗旨?”

趙義想了想儒家的曆史,雖然是儒家先聖領悟了絕世神通才將儒家與佛道並列,但是儒家秉承的還是德禮仁義的思想。講究的是追功識禮奉行仁義。儒家之人追求的是建功立業,維護禮儀秉持仁義待人,但這些隻能說是踐行儒家的一些思想,並不能用來總結儒家的宗旨,正在為難時,忽然一句話蹦進趙義腦海,他亦是脫口而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梁山默念幾遍,想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儒家開篇就是仁義,天地無心而人有心,這不就是為天地立心麼?儒家門人追求功業,十年寒窗,正是為了給民眾引領方向,這正是為生民立命。而天下儒者傳播的儒家思想,追尋先聖的腳步何嚐不是為往聖繼絕學。曆朝各代的良臣賢相莫不是以開創萬世太平為目的,而他們皆是出自儒家。

“好,好,太好了!”梁山目光之中閃爍著生動的光輝,他本來打算是給趙義一個目標,有一天能夠將儒家思想有一個總結,超越自己,成就新的儒家學說。而趙義這幾句話太恰當不過,正如絕世武學有總綱,這也能成為儒家思想的總綱。他不由得連道三個好字。

趙義謙虛了兩句,畢竟這也算自己抄來的東西。他雖然對儒家思想有些認識,但也沒有這麼深刻。這時小臉上倒是有些微紅。

梁山見趙義小小年紀,認識已經如此深刻,不願讓他小瞧了儒家,於是開口說:“義兒,儒家之人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也是有頗多對敵手段的,隻是大多數人沒有理解精神的妙用,你且看。”

趙義隻覺得剛剛還滿臉慈祥、溫和近人的老爺爺,這時候變得有些如淵如海,高深莫測起來,在他身上慢慢凝聚起一股氣勢,讓人油然升起一股敬仰,孺慕之下忍不住沉浸其中,心中的種種負麵思緒煙消雲散,最後隻剩下寧靜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