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神識大損之下,連帶精神也萎靡不少,當他再次出現在梁山麵前時,將這個師父都給嚇了一跳:“義兒,你這是怎麼了?怎會如此憔悴?”
往日的趙義精神飽滿,一靜一動都有一種靈動的氣勢。如今麵色蒼白,就像是大病一場,顯然梁山也看出了不對。隻是趙義推脫是功法出現了問題,他也不好再問,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
這時候就能體會到有師父在一邊的好處了,梁山一判斷出趙義是精神修煉上出了問題,便一連給出了好幾個解決方案。當然他是不知道趙義已經修煉出神識。不過對趙義來說這些方法很是有效,能夠更精微的掌控與使用神識,對神識的恢複亦有很好的恢複作用。看來當無法讓一條道路變得更長的時候,倒是可以換個方式改變他的寬度。
接連數日,趙義一邊與師父討論儒學,一邊著手恢複修為與神識,靜下心來,沒有那麼忙碌之後,他發現兩方麵的進步都十分喜人。儒學方麵,雖然自己多了幾千年的見識,但是對某些經義方麵的理解還是不及這個師父,大儒之稱果非浪得虛名。修為方麵倒是應了那句道法自然,此時不但完全恢複,更是略有精進,看來突破練氣四層關隘指日可待。
趙義拿出一些材料,這些材料都是最常見、不值錢的材料。如今有了神識,又有了異火,在初步掌握了異火之後,他打算用煉器的方式來凝練符紙。這可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五行生克是難改的真理,凝練紙張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木屬性,使用異火,又不讓其燃燒,難度可想而知。
煉器的知識並不能從師父梁山身上得來,一切都隻能憑借趙義自己摸索。他不由得想到,該如何操作,才能讓異火即能剝離材料上的雜質,又不至於讓材料化為灰燼。前世的知識讓他知道任何物品都有燃點,而要有空氣才會燃燒。他倒沒有想過可燃物的問題,因為隻要達到一定溫度,便會無物不融、無物不化。
關於燃點,他想的是隻要精微控製,使其分解就好。而空氣方麵卻是營造一個真空的環境。這樣就不能幾樣材料一起剝離雜質、進行組合了,他打算一樣一樣來剝離雜質,進行組合。
想到這裏,他就開始操作。運使神識,一縷火焰出現在他的指尖,彈射出去之後,火焰慢慢在上下前後左右圍成一個正方形的盒子。慢慢的,裏麵的空氣被抽離幹淨,趙義將一樣材料丟了進去,正是束靈石,隻見一絲絲黑氣冒出,顯然是束靈石裏麵的雜質正在被一絲絲剝離出來。隻是趙義小手輕微的抖動了一下,剩下的束靈石便化為了灰燼。
趙義已經很小心了,他也以為沒有空氣就不會燃燒,現在他才發現沒有空氣是不會燃燒,但是高溫一樣會讓材料融為灰燼。他並不灰心,因為他沒想過一次就成功,隻見他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越發的小心謹慎。